在中国,煤炭和污染话题时常占据新闻头条。去年,与燃煤电厂相关的空气污染导致国内120万例过早死亡。国内三分之一大城市的颗粒物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限制值的(20 μg/m3)的四倍。而哈尔滨本月初的颗粒物浓度已高达最高值的40倍。
污染的挑战不限于中国的大城市,印度的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都曾出现过颗粒物浓度为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最高值8到15倍的情况。但中国预计未来十年内,国内能源消耗量将增加近50%,远离燃煤电厂将变成一项空前紧迫的议题,否则将难以维持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
中国急需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领域的战略投资,如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由于坐拥庞大的天然气储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显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页岩气储量),中国最新五年计划中所制定的目标是:能源结构中天然气份额到2015年从当前的4%上升至8%,天然气产量到2015年将从2012年的109亿立方米上升至26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两项指标均将增加一倍。
短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显然极富挑战性。投资者们仍持两点担忧,一是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缓慢,二是当前扩大全国天然气生产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相对匮乏。三中全会做出了赋予市场“决定性”角色的决定,虽然目前还不明确究竟市场的作用会有多强大,但这个决定确实是朝正确方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此期间,正如2013年10月21日举行的GE盛会“中国的天然气时代”中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大型供应商而言,在天然气勘探和开采技术方面比较好的策略是与中国同行联手制定本地化解决方案。例如,GE提供的移动废水处理解决方案,同时,基础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中国的页岩气生产还没达到商业用途阶段)。
煤炭气化(通过用水密集型流程把煤炭转化为合成气)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它将成为另一条增加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但问题是,将近75%的煤炭气化工厂都位于缺水地区,这会大大限制其常年供应能力。
鉴于这些挑战,2015年的天然气产量将不太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从现在到2018年间,天然气产量会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达到178亿立方米,使中国跃居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商的地位。同样,天然气在电力结构中所占份额预计将增长至当前的三倍,至2020年达到12.3%。该数字在如此短促时限内已经可视作大幅度增长,尽管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这一进步已经算是短期内的大幅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