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资讯 » 国内燃气资讯 » 正文

燃气轮机国产化需顶层设计

日期:2014-11-13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于海滨

国际燃气网

2014
11/13
11: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燃气 品牌

    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目前仍掌握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但燃气内燃机技术已经是百花齐放,就技术水平在国际业界地位而言,国产燃气内燃机已经超过了国产风电设备。国产内燃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突破,迫使进口燃气内燃机价格跌了50%以上,同时大幅降低的还有进口设备配件费用。在燃气内燃机领域,“洋品牌”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

  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尽管国产燃气内燃机综合性价比优于进口产品,但在自动化管理技术、发电效率以及整机技术水平方面,全面赶超进口机组尚需时日。由于国内基础工业薄弱,核心材料和热处理技术、高精度加工能力等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燃气轮机仍需依赖进口。

  目前,相关部门在燃气动力技术国产化方面已经进行了两个重要产业布局。

  第一个是燃气轮机技术合作。2011年,由相关部门牵头,华电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成套生产销售和技术研发。

  从合作项目引进初衷来看,通过引进成套设备组装线,掌握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技术。从燃气轮机组在中国组装开始,逐步实现部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并推进国产化进程,将为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奠定基础。合作近3年来,GE燃气轮机销量明显增长,引进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设备组装工作却进展缓慢。

  第二个是补贴建设分布式能源燃气内燃机国产化研发基地。2012年底,相关部门确定以胜动集团在建的燃气内燃机生产基地为基础,补贴建设国家级燃气内燃机国产化研发基地。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燃气内燃机配套产品厂房已经建成投产,曲轴、机体、连杆和气缸盖等发动机核心部件生产厂房以及整机组装测试系统和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6年能够全部建成投产。   该基地的建成投产,将大幅度提升研究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过进口同类产品,为中小型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提供更多的燃气动力设备选择。

  核心技术国产化才是真正国产化

  虽然燃气动力国产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燃气发电装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仍不容乐观,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目前,研究机构、企业等均属散兵作战,没有统一的方向,甚至还没有明确找出技术差距在哪里,因此没法制定一套攻守战略。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牵头,通过研讨,分析形势,确定差距。针对燃气轮机和燃气内燃机,分别制定国产化推进计划,明确分工并组织实施。如依托发展较快、技术差距较小的燃气内燃机厂家基础,制定短期规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预计3-5年内就会有较大突破,全面达到甚至赶超国际产品,为发展中小型分布式能源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制定中长期的燃气轮机技术引进计划,通过市场引导、研发投资、人才引进,结合国内材料、加工、自控等技术的提升,最终实现燃气轮机的国产化。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品牌的竞争,迅速吸收消化核心技术。目前无论是燃气轮机还是燃气内燃机,在国际上都有多个技术和装备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之间有一种潜在的默契,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长期行而不宣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但是高铁的引进模式打破了联合垄断,让提供技术的供应商短期获得市场,通过短期市场代价换取真正的技术,并组织国内相关行业领军企业,采用竞争模式引入技术合作,快速吸收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同时需警惕部分国际公司的宣传理念误导,比如提出采购全球化等。

  只有核心技术国产化、收益国产化才是真正实现国产化。

  建立吸引优秀人才机制

  另外,加强和鼓励自主研发投入,建立吸引行业人才的机制。由于多年的能源结构问题,国内燃气发电产业发展缓慢,燃气发电技术、装备和人才均极度匮乏。

  笔者曾考察过美国、德国等燃气发电装备企业,如美国圣地哥的索拉公司,有很多中国人在做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但他们不愿回国发展,认为国内缺少平台,产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在国内召开的一次国际燃气热电联产技术研讨会上,也有海外专家提出回国发展,但相关部门没有出具未来燃气发电产业发展的规划。没有制订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规划,没有确定的平台及空间,就无法吸引其回国发展。

  国内的企业也是一样,以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模式,让企业没有主导权,无法实现技术引进。加上自主投资研发的政策不明朗、技术风险不可控,使得企业动力不足。在发展初期,应由国家依托院校、研究所和装备制造厂,投资建立研究机构或以免税等模式鼓励企业建立研究部门,进行开发和技术引进,吸引国内外技术专家加盟。

  创造产业发展空间和规模,促进资本投入。目前燃气发电及热电联产的产业规模还不大,国内无论大型天然气发电站还是CCHP(热电冷联产系统)和DCH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热电联产项目均比较少,以煤作为主力能源的模式限制了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发展。按照热值核定,煤的单位热值是天然气的40%甚至更低,尤其是近期国内煤价大幅下降而天然气价格一路上升,煤电作为电力的核心支撑,使得燃气发电没有盈利空间,虽然能源利用效率高,但没有经济效益,没有国家层面的补贴政策,未来的燃气发电及联供产业发展形势还不明朗。因此企业看不到产业发展的前景,更加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

  推进天然气发电及热电联产不仅仅在示范应用,而应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宏观布局,通过有效的利益链促使燃气发电进入主流应用领域。比如收取煤电环保税费补贴天然气发电、对于能效利用率高于70%的热电联产项目予以优惠燃气供应价格等,这必将激发一轮企业自主的技术国产化热潮。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