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西气东输管道整整安全运营1015天。三年来,西气东输管道一直处于安全运营状态。特别是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湿气”输送和今年上半年向正常运行状态过度的关键阶段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已经总结出一套国内惟一的大口径天然气管道“湿气”状态下的安全运行规律,也为今后西气东输乃至其他天然气管道特殊情况下输送“湿气”提供了翔实、全面的参考和借鉴。
所谓“湿气”就是未经过深度脱水处理直接进入管道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很多隐患。去年6月3日,塔里木克拉2作业区发生闪爆事故后,西气东输开始输送包含了克拉2气田粗处理天然气和牙哈、桑吉气田的合格天然气的干湿混合天然气,直到10月底克拉2低温处理装置恢复生产,管道才逐步恢复正常运行。由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反应迅速,及时调整供气方案,并组织石油大学(北京)、管道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开展湿气状态管道运行方案研究,对“湿气”输送中管道运行状态和存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安全措施,使西气东输管道成功应对“湿气”输送考验,平稳度过了2005年的“湿气”输送期和今年上半年的过渡期。
为了总结经验,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今年6月底再次组织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专家,在前期课题研究和实际运行进对比的基础上,对湿气输送理论和管道实际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总结。专家在对气质监控、水露点测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形成了近5万字的“湿气”运行状态及安全措施报告。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