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品油定价一样,国内天然气领域的市场化定价程度同样不高,下游居民和消费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而作为对冲工具的天然气期货不可或缺。
近年来,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也随之越来越高。但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替代性减弱,消费需求因此受到抑制。
定价机制亟须改革
目前,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采用与替代能源挂钩的计算方法,采用净回值倒推的方法公布各省份天然气门站价格,具体的指导价格由发改委和地方物价局发布。
净回值倒推法的定价机制实现了一定程度市场化,但与欧美市场“气与气竞争”的完全市场化定价还有一定差距,政府仍在定价中起到最主要的作用,这也是国内外天然气价格出现巨大价差的主要原因。
截至上周末,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的价格为2.8美元/百万英热,按照汇率折算过来约为0.63元/立方米。5月20日,天津发改委公布的居民与工业管道天然气的价格分别是2.4元/立方米和3.7元/立方米,国内外价格差达到3倍至4倍。造成国内外天然气巨大价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开采成本不同,更重要的是受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定价机制所影响。
由于天然气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与原油等替代能源价格的联动不及时,导致了近期能源价格大幅度波动时,天然气价格不能及时调整,造成中下游企业经营受损,可以说目前国内能源市场亟须改革。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管理层指出,保障能源安全要密切跟踪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推进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体制等改革。
6月1日和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带领调研组先后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集团调研,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
能源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天然气体制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原来完全垄断的机制正在往混合所有制方向转变,今后将有更多的第三方企业进入中上游领域,终端用户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要天然气期货来帮助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并为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天然气期货的推出宜早不宜晚。
再临价格调整
与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相比,天然气并没有完整的计价周期和调价窗口。从以往调整时间来看,一般以半年为周期。而现在距离2015年2月28日公布的价格政策已经近6个月,加之国内能源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市场预期9月份调价的可能性非常大。
油气咨询机构称,根据2015年以来的国际能源价格走势,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幅度约在每立方米0.4元至1元之间。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四连跌”相比,天然气的调整明显迟滞,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而今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为9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仅有2.1%。
随着京津冀乃至全国地区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天然气作为节能环保的新型燃料,未来需求前景依然较为乐观。但相对于其他能源,国内天然气价格并没有优势,导致需求回落。
原来供不应求的市场逐步向供大于求的趋势转变。受此影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中石油已无限期推迟签署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合同,俄方明确表示中方并不着急进口天然气。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暴跌,中俄两国企业对天然气西线的价格有了极大分歧。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国内天然气需求的放缓。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天然气已经失去经济性优势,如果放任不管未来国内能源结构将与中国提倡清洁能源利用的规划相背离,天然气自身的绿色环保价值得不到完全体现,不够及时的联动机制也将严重影响到天然气市场发展。
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速的下滑将助推我国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加快,倒逼天然气领域出台完善的定价机制和市场化工具。
对于天然气期货,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厂,比如玻璃厂、陶瓷厂以及大型饭店的需求都比较大。随着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建立以及原油期货即将上市,市场对于天然气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的天然气衍生品市场已非常成熟,除了期货外还有200多个衍生品,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未来逐步放开天然气市场,天然气期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从管理层角度来看,国家希望能从天然气政府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此前煤炭价格市场化对供需影响可谓不小。从煤炭市场的例子来看,市场化改革一旦开启,未来价格或大幅波动,这就更加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来满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