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暴雨造成城市部分道路及市区低洼地方被淹,也暴露了银川市市政排水系统的不足。7月1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2000年银川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为3.25公里/平方公里;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90多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为3.93公里/平方公里。5年间,市区面积扩大近两倍,而排水管道密度增加幅度不大,排水设施相对少,布局不尽合理。
其次,城市排水系统与气候异常变化不相适应。由于银川市地处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偏少,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参数均按本地区年降水量设计。而今年以来,气候异常,7月14日8时至15日8时降水量达104.8毫米。目前银川市市区只有10座泵站,总排放能力为24万方/日,当日实际排水38万方,排水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
再次,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建设理念滞后。一方面,银川市排水管线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老城区排水管线为雨污合流管,当下雨时,由于生活垃圾的堵塞,很容易造成积水引发内涝;另一方面,部分排水设施已经运行多年,由于建筑施工和道路泥沙、生活垃圾的流入,致使排水管线积淤,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变小,造成排水不畅。
此外,地表渗透能力下降。由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地面被硬化,一些沟渠改为暗沟暗渠,地面透水能力下降,造成排水不畅及分洪能力差。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