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海域的楚科奇海,壳牌公司在一口深6800英尺的探井里投入了70亿美元,堪称史上最贵探井。然而,这笔钱却打了水漂,仅仅用来证明这片海域没有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
2008年,壳牌公司在一场高度公开、持久的拉锯战中,经过7年努力,终于获得了在北极钻井的执照。然而,出于成本考虑,壳牌还是决定“忍痛割爱”,放弃位于北极海域的楚科奇海。
2014年,很多观察家都不看好壳牌在北极海域的项目,但刚被任命为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本·范伯登在一次私人之旅后,却决定让这个项目进行下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壳牌将北极钻探视作一项使命,声称那里的碳氢化合物储量有北海迄今为止总产量的十倍之多,等到2050年世界人口从70亿增长到90亿,必定会需要这些储量来提供能源。
分析称,其实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国家石油公司或美国的小型页岩油公司掌握的时候,大力增加壳牌的储量基础。他们告诉投资者,北极是最好的长远选择,期待能够在15年后产出至少5亿桶油当量。然而现在,他们需要新的选择,如果700亿美元收购BG集团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这将是可选项之一。借此,壳牌的油气储量将增长四分之一。
而公司声誉是壳牌选择撤退的另一个原因。他们是在20世纪90年代承认全球气候变暖危害极大的石油巨头之一,也是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举行之前呼吁碳排放定价的成员之一。然而这样一个注重环保的公司,如今却要因为北极的勘探项目备受环保组织和政客们的诟病和嘲笑,令他们感到十分难堪。壳牌公司部分股东也有很大顾虑,包括一些养老基金公司等。
在放弃北极项目的消息公布后,股票市场已经闻风而动。但更重要的是,这将引发壳牌公司内部的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