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如果从我国第一座汽车加气站--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加气站1989年3月14日开业算起,我国推广天然气汽车至今快走过27个年头。从当初仅有四川、重庆、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区有天然气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地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域。截止2015年年底为止,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已逾500万辆(其中LNG汽车约23万辆),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约7400座(其中LNG加注站约2700座),尤其是在2011至2015年期间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二、2014年冬天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业遭遇严寒
首先是11月下旬六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油改气"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叫停"油改气"。这无疑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天然气"油改气"行业来说无异于遭受到一场晴天霹雳,多数地方"油改气"戛然而止。这场风波刚刚停止又遭遇了成品油价格N连跌,致使不少地方的"油气比价"远远高于了合理区域。
多年来国内各地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实践表明:油气比价小于0.5:1的地方CNG汽车的发展都很迅猛; 比价低于0.6:1高于0.5:1的地方CNG增速较为平稳; 若高于0.65:1则发展变得缓慢; 达到0.7:1之后则其发展极其缓慢; 高于0.75:1则几乎处于停滞或萎缩状态。
三、雾霾危机倒逼发展天然气汽车
近几年来我国大面积地出现了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寿命。而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各地方PM2.5来源的前两位因素。例如:北京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占PM2.5来源的31.1%居首位。而据清华大学的测试表明:燃用天然气的汽车排放的PM2.5可比燃用成品油汽车降低9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是治理雾霾的最有力、最现实的举措。
四、气源制约因素已不复存在
曾记否,前几年每到冬天不少地方都闹气荒,出租车排队几公里等待加气的新闻图片比比皆是。一些地区只好暂停汽车"油改气",例如:乌鲁木齐2007年6月到2010年5月曾一度叫停"油改气"。又如重庆于2008年7月2日就叫停了社会车辆的"油改气",直到2015年9月才宣布恢复。
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天然气供给量将十分充足,2020年达到4000亿立方米以上应无悬念,供大于需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态势。
同时,国际天然气价格的低价化必然会对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较大影响,未来5-10年国际上的天然气价格无论是管道气还是LNG都将呈继续走低的态势,必然会反映到我国进口天然气的低价化来。而进口气的低价化又将影响到国内自产天然气(包括非常规天然气)的价格。
此外,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将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大的突破。据报导我国第一个年产能为5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示范基地已在涪陵建成,中石化近日还宣布2017年该基地的产能将达到100亿立方米。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同时,我国煤层气的产量也将在2020年达到300亿立方米。此外,我国煤制气在2020年的产量可望达到500亿立方米。换言之,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在2020年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
五、两份文件或将带来天然气汽车的又一个春天
从2015年11月18日到今年1月13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国家发改委接连出台了关于天然气价格和成品油价格的两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或将给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带来又一个春天。
国家发改委在前一个文件中决定从2015年11月20日起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0.7元/立方米,其下降幅度不可谓不大。同时还决定从2016年12月起逐步放开天然气价格,但不得超过20%。可是并未设置下限,实际上有地方的CNG价格已开始下调。例如:吉林市已出台文件决定"2015年12月17日起,放开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四川某市CNG终端价格已降至2.4元/m3。
国家发改委第二个文件是于2016年1月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成品油价格调控设置下限。通知要求,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而天然气价格并未设置"地板价",这两项措施同时实施必将有利于"油气比价"将长期保持较合理的区间。众所周知,"油气比价"一直是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态势的晴雨表。联想到今年1月以来各地加气站设备招标活动又开始频繁进行,这不正是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的讯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