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际燃气要闻 » 正文

中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强

日期:2016-05-30    来源:天然气工业网

国际燃气网

2016
05/30
10: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 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

    尽管中俄两国经济在过去一年都经历了一定程度调整,但两国能源合作增量提质,合作范围广、程度深,平等互利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强。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方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10个月后,该线中国境内段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预计2018年底正式供气。历经十余年艰苦谈判,这条重要的中俄陆上能源走廊终于从设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对中方而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后,最高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进口天然气资源可大大缓解中国东部地区的能源饥渴。“俄气南下”亦能改革输气沿线(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有助于破解空气污染困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保障能源安全,中国需要多样化的能源供应。而非洲或中东等地能源供应的安全系数较低,能源产品海上运输易受他国干扰,俄罗斯不管在油气供应还是运输上都有优势,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俄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主任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如是说。
 
    对俄方而言,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降低俄对欧洲能源出口依赖,促进俄能源重心东移战略。乌克兰危机后,天然气成为欧盟打压俄罗斯的外交工具,俄欧能源合作的蜜月期骤然终止。此外,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俄天然气出口形成威胁,迫使俄必须寻找新买家。在此背景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实现里程碑式突破。2014年5月,双方结束马拉松式谈判,签署为期30年、涉及金额4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2015年以来,在油价和卢布断崖下跌的双重冲击下,俄罗斯经济面临衰退压力,迫切需要远东这一新的增长点,俄方希望通过能源合作,获得开发俄东部地区需要的大量资金、技术与设备。
 
    尽管中俄经济在过去一年都面临较大压力,但中俄能源贸易逆势而上,稳步攀升。中国2015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较上一年大幅增长,直逼从最大原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而2015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主。
 
    除了喜人的能源贸易额,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在上游勘探、下游炼化和加工等领域不断拓展。俄方正积极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形成完整的能源合作结构。 
[pagebreak]
 
    上游方面,中方深度参与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顺利。亚马尔项目能源基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9000亿立方米,预计2019年全面投产后年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作为北极圈重要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丝路基金等中方股东持有约三分之一的项目股份。此外,中国企业还担负着为项目生产“模块”的任务,即在其他地方生产好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
 
    下游领域,中俄合资的天津炼化项目预计将于2020运行,未来俄将通过海运向天津炼化厂每年供应原油91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能源合作步入纵深,其合作方式也从直接贸易升级为股权联结的共同勘探、共同开发、共同分享利益的亲密模式。 
 
    2015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据此协议,中石化有权收购俄石油下属两家公司49%的股份。12月,中石化收购俄石化公司“西布尔”10%股权完成交割,中国油企又一笔战略投资落槌。
 
    此外,中俄双方正积极推进电力、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合作,拓展能源技术、本币结算、工程服务等领域合作新项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轮廓正在显现。
 
    从曾经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如今的“说得多,做得更多”,中俄能源合作大步向前,全面开花,集中体现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能源深度合作离不开双方合作环境的不断改善,离不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离不开双方高层领导的直接推动,更离不开中俄平等互利的关系和坚实的政治互信。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中俄能源合作无疑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也必将惠及两国人民。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