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全球天然气供给宽松 亚洲进口国应抱团采购

日期:2016-07-28    来源:社科研院能源观察  作者:王海燕

国际燃气网

2016
07/28
08: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价格 气价

     2015年,受全球天然气价格下跌影响,市场需求增加,天然气消费增速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下降之后出现回升。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快于消费量增长,市场供需持续宽松。
 
    2015年以来,受气价走低、欧美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消费经过两年低速增长之后开始回升,2015年消费量达3.48万亿立方米,较前一年增长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速2.7%,高于2013年1%和2014年0.4%的增速,也高于过去10年2.3%的平均增速。从消费区域看,欧洲及欧亚大陆、北美和亚太三大市场是全球天然气主要市场,消费量占比约为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78%。
 
    2015年,全球天然气产量约为3.67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速2.4%,增速是上年的两倍。其中,北美产量10348亿立方米,占全球比例28.2%;欧洲及欧亚大陆产量10899亿立方米,占比29.7%;中东产量6181亿立方米,占比16.9%;亚太产量5391亿立方米,占比14.7%;非洲产量2121亿立方米,占比5.8%。增幅较大的地区是北美、中东和非洲,分别为5%、3%和4.6%。全球天然气产量高于消费量,市场供需呈持续宽松态势。
 
    随着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持续狂送,国际天然气贸易合同灵活性增加,市场出现联合采购方式等方式。
 
    第一,贸易合同灵活性增加。国际LNG市场贸易形式一直以长期贸易合同为主,但近期长贸协议条款出现松动。卡塔尔放弃了印度GAIL公司因未履行照付不议合同产生的10亿美元罚金,并同意修改价格公式,印度LNG进口价格有望由目前的12—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降至7—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15年11月,中海油启动国际招标转售澳大利亚的LNG船货;中石化计划从2016年起减少购买澳大利亚APLNG公司10%的长期合同量。
 
    中期、短期、现货、易货等贸易形式迅速发展,其中短期和现货贸易比例的大幅增加最为抢眼。尤其是近期LNG市场供大于求,LNG现货价格下滑,使锁定价格的长期贸易合同价格失去了竞争优势。为了降低风险,多数LNG买家签订了短期LNG合同。2015年1—8月,全球新签LNG长贸合同量仅为2700万吨/年,而短期LNG合同(合同期低于5年)大幅增加,占全部合同的比重已由前两年的9%提高到2015年的15%。
 
   第二,联合采购贸易方式不断推进,买方LNG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近年,日本经常采用联合采购LNG的贸易方式提升买方竞争力。例如,东京电力公司和中部电力公司的联合采购使得其LNG采购份额在全球所占比例增加到16%,两家公司于2015年4月成立合资公司“JERA”,合并火电站,增强联合购买力。国与国之间也有采购合作。早在2011年,日本和韩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LNG买家就提出了联合采购LNG。2014年,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与印度GAIL公司签署联合采购合约,此后东京电力公司也有意加入联合采购。
 
    亚洲LNG进口国加强区域合作,实行抱团采购,有助于提高LNG买家联合体的议价能力和买方市场的竞争力,有助于区域内买家之间利用需求季节性差异进行调剂互补,还有助于目的地条款和转售条款进一步放开,促进LNG合同量的再出口和互换,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
 
    第三,亚洲各国纷纷筹备建设天然气交易中心。目前,北美和欧洲分别拥有具国际影响力的Henry Hub和NBP两大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为这两个地区进口管道气和LNG合同价格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亚洲一直是国际主要的LNG市场,但尚未形成地区LNG交易中心,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LNG现货基准价。为了推动天然气贸易市场的机制化,提高亚洲天然气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日本场外交易公司(JOE)于2014年推出LNG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并于2015年7月完成首批交易;中国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2015年7月1日宣告投入试运行,交易量稳步增长;新加坡正在力图推出新加坡鸡尾酒交易指数(SLiNG)。亚洲各国希望供应商和采购商能通过提供公允价格体系的平台进行交易,共同建立繁荣的亚洲天然气市场。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