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合作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日期:2016-08-03    来源:今日海南  作者:蔡振伟 林勇新

国际燃气网

2016
08/03
17: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油气合作 油气资源

    日前,海南省省长刘赐贵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专门就如何推动海南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提出独到见解,并指出,海南将抓住历史机遇,在海洋渔业、油气化工、海洋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海洋科技专项行动。
 
    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主要的油气资源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全面开展油气合作,有利于加强沿线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的优势互补,促成供应链、产业的深度合作,对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油气合作无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一环,合作前景广阔。《今日海南》7月号刊发《油气合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文,告诉大家,油气合作可以这样开展。
 
    全文如下: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海上航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主要的油气资源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全面开展油气合作,有利于加强沿线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的优势互补,促成供应链、产业的深度合作,对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油气合作无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一环,合作前景广阔。
 
    沿线国家油气产业发展概况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油气储存丰富,油气合作潜力巨大。据英国石油公司2016年6月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5年沿线国家(主要统计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约为50亿吨和11.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2.1%和6.1%;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6亿吨和4610亿立方米,占全球的8.4%和13%;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10.6亿吨和4790亿立方米,占全球的24.4%和13.8%。预计未来20年,亚太地区的能源需求增速最快且增量最大,将提供47%的全球能源生产增量。全球94%的石油需求净增长和30%的天然气需求净增长将来自中国、印度两国。
 
    二、就地区和国别来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油气产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油气能源有着高度依赖,油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重大。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油气生产及出口是其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泰国、菲律宾、缅甸则需要依靠能源进口或加大力度开发本国资源满足能源需求,同时需依靠发展本国油气产业提振经济。缅甸、柬埔寨作为新兴的油气生产国,已探明油气储量比较丰富,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新加坡则是重要的石油加工和航运中心。南亚地区油气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匀。据统计,该地区石油、天然气总量分别仅占世界总量的0.5%和1%,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印度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高达70%。但南亚地区是中国油气管道的通过之地,是中国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合作面临的机遇
 
    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可为我国提供安全可靠的油气进口来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和资本投入带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油气合作符合各方的发展战略需要,加快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全球油气供应、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世界能源市场重心东移。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发展正在改变世界油气供应格局,随着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需求多元化,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伴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油气消费需求持续下降,以及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能源市场消费持续增长,主要资源国油气出口将进一步向亚太消费区倾斜,世界能源市场重心逐渐东移。
 
    二、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油气合作领域优势互补,比较优势明显,符合各自发展战略和利益。一是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4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60.7%和32.2%,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的40%。中国油气进口总量的90%将通过油轮、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运输,其中80%需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通道。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合作,可以促使能源保障多元化,建立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网络。二是中国具有海陆兼备的油气开发能力,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并拥有较强的资本优势。而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虽资源较丰富,但资本和技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结构单一、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合作实现出口多元化,延伸油气下游产业链,获得投资以提升技术和发展水平;缅甸等油气过境国家则需要扩大资源引进,获取过境费,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因此,通过油气合作可以将油气产业发展的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充分结合,推动沿线国家油气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油气贸易、油气管道、油气项目开发等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合作实践经验,并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是油气贸易。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油气贸易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油约215万吨,占中国原油海外进口总量约3亿吨的0.7%,其中从印尼和越南进口数量最大,分别达到约148万吨和37万吨;马来西亚和印尼已进入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前五大来源国之列,2014年中国从马来西亚和印尼进口的天然气总量分别为299万吨和255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3%。二是油气管道。在陆上油气通道领域,随着中缅天然气、石油管道分别于2013年9月、2015年1月全线贯通,该油气管道已成为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三是油气开发项目。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目前在印尼、文莱、缅甸、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孟加拉等国运作多个油气项目,项目类型涵盖油气勘探、石油炼化、工程建设服务等全产业链。
 
    开展油气合作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油气项目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大都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等特点,在合作推进过程中容易受到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原油大宗期货价格和沿线国家内部政局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将面临着贯穿油气合作项目勘探、开发建设、运营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因此,虽然中国与沿线国家油气合作的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但对合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可不察。
 
    一是技术、经济层面的风险。沿线大部分资源国的陆上油田已开发多年,较好的区块已被其他大国和当地公司开发,待开发的油田许多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成本高,存在较大的开发难度和技术风险。虽然海洋油气合作开发潜力巨大,但投资巨大,对开采技术、开采装备要求较高。我国海上油气开发技术近年来虽有较大提升,建造了如“981”钻井平台和“201”工程船等一批先进深水开采装备,但深海勘探、开采技术、核心装备等领域距国际先进水平仍存不小的差距。此外,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油气需求疲软和持续低油价冲击下,油气公司利润缩水,技术、设备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
 
    二是地缘政治特别是南海争议的持续升温,对区域内共同开发的推进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领土主权争端,部分域内国家坚持单方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缺乏共同开发的政治意愿,导致南沙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推进。近年来,随着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南海已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热点地区,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的态势进一步加深,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面临着诸多制约。
 
    三是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稳、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可能影响油气合作的深入和发展。油气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有赖于沿线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延续性,但沿线国家体制和制度差异较大,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民族与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管道建设、油气勘探等合作在推进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此外,油气资源国经济结构大都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下降明显,造成政局不稳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为摆脱困境或转移矛盾,沿线国政府往往采取设置贸易壁垒、调整和收紧合作政策,设置苛刻的劳工、税务制度,严重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是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近年来,南海海域发生的海盗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有持续增多的趋势,其中印尼、马六甲海峡成为全球发生海盗袭击事件和抢劫事件最多的海域。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世界发生了54起海盗事件,其中,东南亚水域发生的海盗事件占55%,成为海盗事件发生的新热点区域。此外,以2010年基地组织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海域对日本三井公司油轮的攻击为代表,海上恐怖主义在东南亚地区也有抬头迹象。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的多发若不能有效遏制,将不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使能源运输线变得脆弱,威胁海上油气运输通道的安全和畅通。
 
    油气合作的推进路径
 
    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由一个国家单独去应对供应、能源价格、运输通道等可能带来的风险,代价很大,沿线油气生产国、过境国和消费国应通过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等方式开展油气合作,以共同保障能源的生产和运输等安全。
 
    一是“上、下游”并举,“能源输入”与“能源输出”并举,重点布局合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中国在加大油气资源储备的同时,应加强油气先进技术输出、装备输出、工程建设输出和资本输出。通过在沿线国家布局建设合作基地和石化产业园区,建立炼油厂,延伸油气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将部分油气资源直接转换为能源消费产品。同时通过园区和项目建设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和经济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障各方油气安全。
 
    二是以亚洲地区反海盗和武装劫持船舶协定信息共享中心(ReCAAP)合作机制为基础,拓展沿线国家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共同保障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沿线国家应加强在反海盗、打击海上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达成保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合作协议,建立海上安全多边合作机制以及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等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保障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海上咽喉”的安全,确保海上油气贸易大通道的畅通,维护传统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和枢纽的稳定通畅。
 
    三是扩大投融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融资机制,设立油气企业海外并购和海外风险勘探基金,拓宽海外投融资渠道。同时,放宽对民营企业投资油气行业的政策限制,加大在财政金融、海外投资保护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利用其自身独特优势参与油气产业布局。
 
    四是加强技术、资本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油气企业出色的服务能力、特色技术和成本优势,结合沿线国的资源、通道优势,加强技术和资本输出,提高油气产业及其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油气产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推动形成区域内国家油气产业的全产业链合作局面。同时,探索建立和完善油气交易中心和贸易网络,探索新的油气定价体系和结算机制。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