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IOC 2015 年经营年报问世之后,笔者对其经营数据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家公司的储量替代率均不同程度出现下降,而除道达尔、雪佛龙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甚至增长。道达尔和雪佛龙两家公司2013年以来的储量增量构成中,复算储量一直保持了增长,雪佛龙的复算储量甚至成为公司新增储量的主力。
本轮
油价下跌之后,包括五大跨国石油公司在内的石油公司缩减上游勘探投资已成家常便饭。不少公司因为勘探投资压缩储量增长形势堪忧。有个别公司的储量替代率,若不考虑购买所得,依靠自身勘探发现、复算及提高采收率获得储量的储量替代率仅有10%。在此形势下,道达尔和雪佛龙能不乱阵脚,始终保持上游储量基础稳定,值得业界关注。
从事物发展周期角度看,道达尔的做法属于卯吃寅粮。从学术角度解读,道达尔的做法有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在其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道达尔历年的数据看,道达尔的扩边与新发现储量一直在保持增长,2015年该项储量达到9亿桶,同比有大幅提升。也就是说道达尔的勘探这些年一直就没有放松过,之前年度的储量发现为日后的储量复算创造了条件,否则一定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即使不考虑之前的储量发现,单就油价下行形势下的复算储量增长而言,道达尔的上游发展也是可圈可点。对于其他公司而言,油价下行早就使得他们之前不少具有经济性的证实储量变得不经济,年报中的储量复算很多出现了负数,而道达尔则反其道而行之,年年复算出现正增长。这一点充分体现出其竞争优势。难怪在长达两年的油价下行及低位运行中,道达尔的桶油利润指标一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季度利润在2016年季度油价跌至30-40美元/桶时依然能够做到上游有盈利,而竞争对手这时候不是考虑是否盈利,而是考虑如何亏损得少一些,竞争之优劣一眼便可看出。
那么道达尔公司的勘探有些什么特点呢。笔者对其近年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梳理发现,道达尔公司的“勘探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保持合理的投资分配结构,50%的投资用在成熟区(储量已经发现),25%用于在运营
油气田的扩边,剩下的25%的资金用于潜力区勘探。 二是对勘探运行组织进行调整,特别是公司在低油价下成立由资深专家组成的勘探管理团队,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贡献,旨在加强对盆地规律的认识和提升技术应用效率。 三是依靠技术人才和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突出重点,巩固优势项目,充分发挥企业比较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公司在重视深海油气方面有技术优势,在日后的运营中,公司就在此类项目方面下大力气,以拓展盈利空间。
至于今后的勘探管理,道达尔已经制定了稳定投资的发展战略。2013年勘探投资达到峰值之后,近两年分别稳定在19亿美元左右,较峰值下降了不少。今后靠大规模的投资获得储量对道达尔而言似乎已经变得不大可能。
在此形势下,加强勘探的关键在于提高勘探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继承之前卓有效率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道达尔还将在管理方面做出调整,突出表现在科技管理方面改革方面,这一点从其近几年的研发投资数量及投资结构变化便可见端倪。从纵向方面看,道达尔科技投入强度在近些年持续增长;从横向角度看,近几年公司科技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五家公司中最高。从科研投资结构看,公司研发投入多数用于上游油气领域。比如2015年研发投入的50%以上用于提高勘探、地震成像、油藏评价与模拟、低渗透碳酸盐储层评价、成熟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此外,公司技术发展规划着眼于加强远距离海上油气生产及运输技术研究,以更好的支撑在巴西和利比亚技术密集型深水项目运营,这一点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注重比较优势资源功能发挥的思想。
为进一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加强CCS技术研发也成为道达尔公司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公司已经掌握油藏分类及注气技术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实施和应用。技术发展规划方面,公司一方面着力发展新技术,另一方面对成熟技术的应用也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废水回注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在道达尔公司的油气田生产中就应用的很好。
油气储量是石油公司的“命根子”,石油公司对此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历史上因为储量告急导致造假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一直是作为行业发展教训和发展的反面教材身份出现的。在当前油价低位运行下,多数石油公司的产量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代价不菲。公司在低油价下的坚守更多的是出于折旧摊销以及关停之后的重启成本高昂的考虑,有些勉力支撑和无可奈何,这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评价的结论。
从储量接替角度看,如果储量不能实现有效接替,公司油气产量的稳定将不得不建立在吃老本的基础上,正所谓“坐吃山空”。 如果任由目前的储量替代率继续下行,发展肯定难以为继。国际石油公司目前碰到了这个问题,国内公司也是如此,想必不会熟视无睹。因此,如何在低油价下走出一条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高效勘探之路是石油公司面对的共同课题和挑战。这一方面道达尔给业界树立了很好的一面镜子。道达尔勘探经营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重视资源永续和接替,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资源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