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天然气 » LNG聚焦 » 正文

在勇气和未知间徘徊——全球LNG加注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日期:2016-09-13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国际燃气网

2016
09/13
09: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LNG 天然气 LNG加注

    目前,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导的国际社会治理船舶污染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其中,IMO关于船舶硫氧化物(SOX)排放限制规定将于2020年开始实施,这将促使船舶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适应IMO出台的新标准。业内人士认为,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双燃料船将成为达标的先行者,大量LNG动力船和双燃料船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市场,后续订造量也将不断增多。
 
    LNG动力船和双燃料船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带来LNG加注船和相关加注设施、设备市场需求的水涨船高。DNV GL集团认为,2015~2025年,全球LNG加注市场的规模或将达到约300亿美元,其中,LNG加注船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元,海上LNG加注浮式码头平台设施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此外,港口LNG加注基础设备建设也是一块被看好的市场。为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欧盟、新加坡、韩国、中国均已展开激烈竞争,为争夺加注市场摩拳擦掌。
 
韩 国
 
KOREA
 
将在LNG加注船领域大展拳脚
 
    目前,韩国已将LNG加注船和相关设备产业列为新产业。2012年5月,由韩国天然气公社主导的LNG加注组织成立;2015年7月,为抢占并稳固LNG加注市场,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会同韩国造船、海运和能源三大领域里的主要企业联手创立“韩国LNG Bunkering产业协会”,其中会员企业包括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协会表示,为适应国际船舶环保减排的新标准,以LNG为燃料和双燃料的大型商船数量将不断增加,因此,海上LNG加注专用穿梭船将成为一个新兴市场板块。面对蓝海市场,韩国相关企业必须联合起来,紧跟船舶市场发展的脚步。韩国船企在LNG船和液化石油气(LPG)船建造领域有近2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在LNG存储舱技术研发和建造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并进入了商用化试用阶段,自主研发的配套物资和设备也推陈出新,因此,韩国船企将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在开发和建造LNG加注专用穿梭船方面大展拳脚。韩国产业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有关LNG加注市场的研究报告认为,应加快制定标准的工作,为今后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做足准备。
 
    在韩国船企中,韩进重工是第一家承接LNG加注船订单的船企。2014年,韩进重工从日本邮船(NYK)手中接获2艘51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总金额为1亿美元,目前正在建造中。STX造船海洋虽处于法院的破产保护之中,但它声称已研发设计出加注船。随着市场前景被看好,今后韩国三大船企或将争相参与市场竞争。
 
欧盟、新加坡
 
EU、SINGAPORE
 
积极建设港口LNG加注设施
 
    一些欧盟国家也积极参与加注市场的竞争,但开发重点与韩国不同,它们的关注点在港口码头的加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欧盟大力倡导船舶采用低排放的LNG燃料,重视与LNG动力船相关的配套设施。2014年9月,欧盟内部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在欧盟成员国的139座港口内投资建设LNG加注船需要的配套设施。挪威近海港口往来的船舶几乎都采用LNG为主燃料,卑尔根和奥斯陆等城市港口都在建设LNG加注设施。
 
    新加坡港作为全球船舶补给的主要港口之一,也在投资建设LNG码头及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新加坡与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将新加坡港建设成为亚洲LNG加注市场的中心枢纽。
 
中  国
 
CHINA
 
机遇与挑战并存
 
    LNG加注市场可以划分为3个板块:一是各型加注专用船,二是海上浮式加注平台,三是港口内的加注码头等设施。以我国目前的造船技术和工艺水平看,上述3个板块对我国企业而言均存在机遇。但机遇伴随着风险,进入市场前要作充分的经济效益评估。
 
    目前,LNG加注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中国船企也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加注市场的需求依赖LNG动力船和双燃料船的船队规模,目前仅限于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和油船尚处于试用阶段,未来这一类型的商船船队规模会快速扩大,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对于国内船企而言,应加快LNG动力船的研发建造和相关配套设备研制的速度。
 
    LNG加注市场对造船业而言是一项新的“课题”,企业单枪匹马去闯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时不我待,因此,国内企业要协同合作,避免出现无序竞争、重复投资的现象。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