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滴滴打车搅黄了川渝CNG?——国内天然气市场到底怎么了

日期:2016-10-12    来源:燃气在线

国际燃气网

2016
10/12
15: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CNG 天然气消费 压缩天然气

    在川渝地区,由于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打车软件饱受青睐,以CNG压缩天然气)为动力的出租车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加之当地政府大力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导致CNG行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虽然不能把CNG停产完全归咎于“滴滴打车”,但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当今天然气销售市场的多变和复杂:在连续15年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后,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奔跑的步伐渐渐慢了下来,2015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创十年来新低,2016年一季度受降价和严寒天气影响,增速升至16%,但二季度再度回落至4%以下。
 
    增速放缓,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了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市场迷雾,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同样一趟车,春运期间一票难求,非节假日却可能空无一人。天然气销售也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今年一季度,中石油天然气消费增速15.2%,4-8月增速2.5%,淡季平均日销量只有旺季最高值的一半。由于季节峰谷差矛盾突出,每年冬季天然气供需都面临严峻形势。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在极特殊情况下,一些工厂或者某些城市的车用气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保供’让路。”
 
    二是行业结构流向优化。电力用气增速为负、钢铁用气需求下降、玻璃行业用气需求低迷……在一片“哀鸿遍野”之中,城市燃气一枝独秀,增长势头强劲。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市燃气天然安琪消费量约为758亿方,同比增长13.1%,较天然气消费总量增速高9.4个百分点。以中石油为例,销量占到了整个大盘子的四分之三。
 
    三是高端市场占比提高。在保证整体供应的同时,三大石油公司都有计划地将资源调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高端市场,目前天然气销售的态势是东部市场竞争惨烈、中部市场轻度竞争、西部市场则受冷遇。
 
    “气”不打一处来,买方市场能否逆转?
 
    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被誉为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过渡的桥梁,加速发展天然气业务成为各国共识。从开发上看,国产气量由2000年的272亿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1318亿立方米,增长迅速;非常规气生产进展明显。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随着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建成,进口气已实现管道气和LNG的多渠道供应格局,进口气量接近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还有一批天然气长期贸易进口合同陆续启动。纵横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局面基本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已形成“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天然气资源供应整体宽松。一位地区管道公司销售人员表示,这两年地方政府上门“求气”的少了许多。天然气销售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已成事实。
 
    “拐点”隐现,上气接上“下气”从何发力?
 
    在天然气资源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尽快提升与资源量相匹配的营销能力,实现销售效益最大化,是发展天然气业务的当务之急。2015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速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拐点”隐现。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从目前的6%增加到1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天然气消费只是低水平过剩。
 
    综合研判宏观政策和市场行情,未来天然气销售增长点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煤”政策的实施,将释放出一定的需求空间。一方面,削减煤电产能将使得天然气发电迎来难得增长机会;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使得城市“气代煤”潜力巨大。以饱受雾霾困扰的河北省为例,今年河北省8市将新增57万户天然气壁挂炉用户和3000多吨燃煤锅炉改造,预计今冬明春新增采暖用气8亿方以上。可以预见的是,城市燃气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在LNG价格走低的趋势下,LNG车船规模有望再次形成新的增长,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的实施,沿江、内河船只和中距离重卡对LNG需求将会增加。而缓慢复苏的油价,也使得天然气汽车经济性持续好转,交通用气将略有反弹。
 
    一个月前,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要求减少供气中间环节,这也将对下一步扩大直供和销售量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杜伟表示,这次发改委是找准了病根,降低成本尤其是地方的输配气成本,是促进天然气发展的关键。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采取些其他综合性措施,就更加完美了,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结构问题。美、日等国根据市场原则定价,一般居民用气价格是发电和工业用气价格的2-3倍,因为居民的用气成本远远高于发电和工业。而我国这一数字低于80%,不利于天然气市场更大规模推广。“一般家庭用气一个月仅需花费几十元,再想想一个月手机费要多少钱,还用补贴吗?给工业、发电用气价格低点,让他们多用点,改善一下环境多好啊。”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