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四川省发改委下发《关于降低我省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从9月1日起,全省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由现行每立方米1.65元(其中管输费0.17元),降低为每立方米1.55元(其中管输费0.15元)。
8月29日,国家发布《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提出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要求
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供应各省(区、市)的门站价格原则上要同步等额降低。
9月3日,河南省率先响应,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河南省管道天然气非居民基准门站气价每立方米降低0.1元,统一调整为每立方米1.91元。
随后,各省份发改委及物价部门纷纷对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价进行调整,大多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下降0.1元/m³。
天然气自己基准门站价下调0.1元,对下游行业企业是否有明显的影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此问题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我国非居民用天然气消费占天然气总消费的80%,达到每年700亿立方米,这意味这天然气价格下调后将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等用气行业企业负担,总计达70亿元。
随着环保整治要求,广东、山东、河北、山西、福建、四川等多个陶瓷产区已开始推行“煤改气”,但进度缓慢,不少地区更是受到企业强烈抵制。
“煤改气”进度慢,企业接受程度低,一方面是东部地区气源不足,二是改用天然气生产,较之煤炭,燃料成本成倍增加。福建闽清、山东淄博、河北高邑等产区部分低端厂家不堪重负而选择退出。更多的陶瓷产区“煤改气”正处于艰难推进中。
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0.1元/m³,能否降低陶瓷企业用气成本,推进“煤改气”进程?
尽管根据发改委要求,天然气价格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使用天然气成本,但这对陶企“煤改气”进程影响甚微。
据本报记者此前在各产区走访中了解到,陶瓷企业对“煤改气”心存芥蒂的主要因素并不止于天然气成本高于煤炭,更重要的是各地间用气成本差距大,且各产区间“煤改气”进程不一,造成天然气价格高、先行的产区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竞争力下降。
据悉,当前我国气源分布不均,用气难度差异大,各地区天然气价格相差甚大,广东、广西、河南、安徽等地天然气基准门站价为2元/m³左右,而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天然气基准门站价在1.5-1.6m³左右,而陕西更是低至1.3元/m³。
此外,供气难度及供气量的差异,也加剧了企业用气成本的进一步差距。据悉目前四川工业企业天然气价格低于2元/m³,河南为2.6元/m³,而广东、福建等地虽然经过多次下调,天然气价格仍在3元/m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