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科技部等六部委支持下成立,并由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现有会员企业3000余家,总资产1600亿元。国家秸秆产业联盟以“创新秸秆理念,促进产业发展”为宗旨,建立产学研体系、开展技术合作、抱团取暖、形成合力,为产业规范发展、资源整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响应国家战略目标,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推进秸秆产业发展
1、丰富的原料资源。全国有18亿亩以上的耕地,每亩产秸秆0.5吨就是9亿吨。如包括全国农村房前屋后产出的秸秆,合在一起总量肯定超过10亿吨。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资源。农业投入中的一半用来生产果实,一半用来生产秸秆,研究秸秆的实质是在研究“捡回另一半农业"的问题。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紧迫的现实需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加天然气供应,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直接焚烧”。发展秸秆沼气既可以增加生物天然气供应,又可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还可以大幅度减少直接焚烧,是一举多得能解决紧迫的现实需要的可行措施。
3、秸秆制沼气能效、物效高。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秸秆的沼气化或甲烷化可获得高品质的生物天然气的同时,使植物营养元素得以最大量的保存与回归土壤,沼气化过程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利用的中心环节,是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是潜在资源的深度开发,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与环境效应,是唯一的负碳生物质能源。
二、秸秆沼气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在我国是一个难题。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诸多专家学者想了各种方法手段,对秸秆在预处理上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有主张化学预处理的,有主张喷爆预处理的,有主张青储预处理的,还有主张堆沤预处理的,可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09年,农业部在全国安排了十六处秸秆沼气试验示范项目。2010年农业部在全国安排了三十一处秸秆沼气试验示范项目。
2015年中央财政拿出20亿资金,支持了全国25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和386个规模化大型沼气项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还下发了《2015年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同年国家能源局在内蒙古开始了年产2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试验区的工作。生物天然气主要生产原料就是秸秆。
三、秸秆沼气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经济性差。主要表现为投资大,规模小,产出低,收入少。据粗略统计从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亿元,补贴农户沼气和所谓的沼气工程。如果算上今年的20亿元,已达400多亿。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沼气在我国却始终没有成长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产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有权威专家认为,主要是指导思想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沼气是一种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产业,总想依靠补贴生存,殊不知这样就没有了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这些年来,较少有人就秸秆沼气的投资经济性进行专项研究。
按2015-2016年中央财政补贴的标准,建规模化大型沼气项目补贴1500元/m3,核年产1 m3沼气补贴4.11元,按这样要求年产1m3沼气固定资产投资要11.74元;建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补贴2500元/ m3,核年产1m3生物天然气补贴6.85元,按这样要求年产1m3生物天然气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7.12元。这样支持下去的工程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是很值得怀疑的。
2、
秸秆沼气工程产气效率低。目前,国内不少秸秆沼气工程产气率都是很低的,有投资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秸秆沼气工程,玉米风干秸秆产气率仅能达到300m3/T左右。距离玉米秸秆最高产沼气潜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是不合理的工艺造成的。甲烷菌的生长繁殖是缓慢的,人类的心情是急躁的,人们总想按着自己的想法,让秸秆适应各种模式的厌氧消化器,所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建造方式。都是希望秸秆快进快出多产气,然而事实却是事倍功半。
无论你建造的是塞流式、推流式,还是全混合式,也不论是谁指导设计和建造的,只要它产出沼气的效率低,那就是落后的,那就没有生命力,也不值得推广。衡量各种模式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产气率的高低。秸秆沼气工程产气效率低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还是工艺技术不成熟、不过关的问题。
3、
秸秆沼气产业发展缓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研究设计的单位多,国内有名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多有参与;二是销售沼气设备、材料、仪器的企业多;三是搞沼气工程建设的企业多;四是依靠国家补贴建设的工程多;五是建造完了运行不正常的多;六是依靠自有资金建设,依靠沼气收入运营的企业少。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发展秸秆沼气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据测算一个日产11000m3的特大型沼气工程每年可产沼气400万m3,可替代常规能源2856吨标准煤,相当于240万m3天然气或2000吨原油,减排二氧化碳1720吨。加快速模化发展,必将改变这一清洁能源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建在农村的新能源工业”,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