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会议展览 » 燃气会议展览回顾 » 正文

2017—2018年度中国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交流会召开

日期:2018-03-22    来源:中国石油报

国际燃气网

2018
03/22
08: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 油气当量 油气资源

  编者按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在中国石油集团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占50%以上;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80%以上、天然气储量的99%以上为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
 
  技术进步是打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大门的金钥匙。经过60多年的持续发展,储层改造技术已成为油气井增产的主要进攻性手段。压裂改造目标从单井转到油藏整体,压裂技术也从单一采油工程中间环节转变为开发链条的关键环节。
 
  近十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实现了压裂技术及工具的持续进步,以直井多层和水平井多段压裂为核心的储层改造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作为我国储层改造重点科研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和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坚持从提高产能水平出发,开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原始性创新实验研究,为非常规油气藏的增储上产、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三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长庆油田二氧化碳压裂现场。
 
    面对我国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国际油价中低位徘徊等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实现高效开发?3月16日至17日,以“储层改造技术新进展与低油价时期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7—2018年度中国油气储层改造技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从基础理论、油藏地质、压裂材料、工具、优化设计等方面,深入交流了储层改造技术取得的新成果,科学分析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深化合作,携手解决低渗透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和非常规油气藏动用难题,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低渗透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深层及超深层等多个方面,其中,7篇论文在大会被专题宣讲。会议另设有8个分会场,代表们围绕非常规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超深层改造、低成本技术与方法、重复压裂、改造材料与工具、裂缝监测、酸化酸压等议题,充分交流、热烈讨论,并在油气藏改造技术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等诸多热点问题上,取得了多项共识。
 
  作为与地球物理、钻井并列的三大石油工程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体积改造理念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同时,复合桥塞多段压裂、套管滑套多层压裂、连续油管喷砂射孔多层压裂、封隔器滑套多层多段压裂、可溶桥塞多段压裂、滑溜水压裂液等技术和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对页岩气、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储层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具有高度的技术交叉性。对此,会议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勘探开发领域,以提高低渗致密油气田单井产量、最终采收率、探明率和经济有效性为目标,积极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储层改造机理研究,持续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与工具等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以实现对储层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全面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我国低渗透、非常规储量不断升级和有效动用。
 
  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延伸阅读
 
  中国石油集团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依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运行主体为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
 
  十多年来,实验室坚持围绕股份公司重点勘探开发领域,以提高单井产量、采出程度和采收率为目标,开展压裂酸化技术创新研究,并通过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提升压裂酸化技术水平,为股份公司增储上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经过不懈努力,实验室现已形成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压裂、重复压裂、深井超深井压裂酸化、直井分层改造、水平井分段改造、碳酸盐岩加砂压裂、地面交联酸挟砂压裂、纤维暂堵裂缝转向酸压、前置投球分层压裂、页岩气提高缝网完善程度压裂、致密油“缝控储量”压裂、煤层气高效支撑压裂、致密气低伤害压裂、测斜仪裂缝监测及评估、加重压裂和加重酸压及泡沫压裂等20项特色压裂酸化工艺技术。
 
  【特色实验方法】
 
  ●全三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方法
 
  ●可视化压裂裂缝支撑剂剖面物理模拟方法
 
  ●非常规储层压裂微形变测试及改造有效评估方法
 
  ●循环加载支撑剂抗破碎能力实验和循环加载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实验方法
 
  ●岩石脆性评价新方法
 
  目前,实验室拥有各类设备200余台(套)。其中,大型设备16套,自主研发设备5套,自主研发软件20余套。实验室可从事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及致密油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改造研究。
 
  实验室标志性设备——全三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可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完成均质或含天然裂缝岩石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实时声发射监测,可进行水力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研究,并对影响因素提出新认识。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863”等计划项目9项,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项目11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集团公司级奖励48项,省部级奖励45项;累计出版专著14部,申请发明专利39件,授权专利17件,国际专利1件,发表论文18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5篇。
 
  【主要成果】
 
  ◆水平井钻完井多段压裂增产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业应用,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创新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突破了0.3毫达西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经济界限,实现了低渗透储层水平井规模化工业应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这项技术可满足7500米以内的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改造需求,不仅成本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而且增油增气效果十分显著。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与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建,2012年5月31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建设验收。
 
  为积极发挥国家级科技平台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验室瞄准国际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发挥技术引进与现场试验桥梁作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实验室坚持围绕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储量探明率、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开展攻关,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破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藏有效开发技术瓶颈,创新地质理论,拓展勘探领域,实现了油气储量大幅增长。
 
  作为优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在依托单位的有力支持下,汇聚了一批基础扎实、治学严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研群体。实验室现有固定研发人员182人,其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两人,集团公司专家 17人,地区公司一级(首席)专家28 人;博士23人,硕士 67人;教授级高工20人,高级工程师91人。实验室建成并拥有“地质实验”“开发实验”“增产稳产”“井下作业工具与装备”4个专业实验室和29个专业技术团队。
 
  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重大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整体实验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自主研发了成藏模拟试验装置、特低渗透气藏渗流能力评价仪、低渗透油藏注气驱模拟试验系统、井下工具高温高压检测系统等实验装置,并引进场发射扫描电镜、天然气PVT分析仪、超导岩石磁力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实验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实验室承担或参与了“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等6项国家重大专项中的16个课题, “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上产5000万吨关键技术研究”等20项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由长庆、川庆设立的重点科研生产课题。实验室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授权发明专利9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8项,出版专著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6篇,国外期刊发表论文9篇;制定和参与编制各类技术标准55项;获得中国石油“技术利器”3项、“自主创新产品”14项、“三新产品”11项。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