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广东珠海市多措并举高效推进气瓶监管改革保民生安全

日期:2018-06-0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国际燃气网

2018
06/08
09: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气瓶 液化石油气瓶 燃气

    这曾是广东珠海市民用瓶装燃气安全监管的一组相关概况:用户共约57万余户,保有流通载体气瓶逾百万个,气瓶量大面广;全市获燃气主管部门发证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销门店298个,连同数不清的无资质代充(代销)点儿遍布大街小巷,燃气引发的爆燃事故屡见不鲜,气瓶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自去年以来,珠海市按照广东省质监局《广东省气瓶安全监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倡导的“一瓶一码”、“一瓶一险”要求,通过引入社会监督要素,较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全市基本建立了气瓶充装、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溯的责任链条,营造出气瓶充装、检验和经营单位自我约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全市液化石油气瓶动态监管系统内共有1328338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完成登记建档并已全数购买了气瓶安全责任保险,数据库中录有7227618条现场充装记录,标志着该市用“转变行政许可模式为契机、创新网络监管为手段”建立起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力、企业主体、保险介入、社会监督”的监管新模式,多措并举,拧紧了气瓶“安全阀”。
 
    统筹协作,凝聚改革合力
 
    长期以来,瓶装燃气爆燃甚至伤(亡)人事故屡防不止,但更让人忧心的是,“带病”气瓶长期存在于充装和流通、使用环节,监管部门却囿于气瓶量大面广、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而导致相关隐患得不到根治,而监管机构多、日常安全监管不能有效衔接更令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时刻提心吊胆。
 
    气瓶在充装、运输、配送、存放、检验、使用的链条中不断循环,到底应该如何提高监管效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在每个环节把好“质量安全关”?这关系民生,关乎社会稳定。
 
    2017年6月,省政府《气瓶安全监管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实施时,珠海刚好完成了第100万只液化石油气瓶的登记建档,用瓶身“二维码”这一气瓶“身份证”,有效推动了燃气充装、销售等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并藉此进入“提高瓶装燃气质量安全水平、净化市场生态环境”的环节。
 
    珠海以气瓶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开放已建成网络及数据平台,致力形成政府统筹、资源共享、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格局。作为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由市政林业局牵头、珠海质监局协办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全过程电子化监管和服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有望年内全面完成。到时,会基本消除分段监管、衔接脱节的弊端、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一瓶一码,打造溯源“身份证”
 
    结合市场化程度高的社会发展实际,珠海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为每只在用气瓶定制一个专属二维码,打造气瓶的溯源“身份证”,推动构建气瓶生产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气瓶的“身份证”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助推剂。瓶身二维码将气瓶出厂参数、内装气体质量、充装配送途径等重要节点信息一一记录在案。这一手段可倒逼企业提高责任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气瓶的“身份证”还是送给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社会监督。消费者若在“扫码”后发现数据存在异常、复秤重量不符等问题,可拒收相关瓶、气。知情选择,付款购气,多数混入配送环节的“黑瓶”、“黑气”将被甄别出来。如此,既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也有效推动了全社会对于气瓶使用全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推动社会共治。
 
    除了在气瓶身上“下功夫”,珠海还通过节点扫码采集、数据互联互通,对163台在用液化石油气瓶智能充装秤(充气枪)实现100%网络“锁瓶锁枪”,对于无“身份证”、不合格的气瓶拒绝充装。这一措施,还可以用系统网络定量有效地杜绝了气站人为缺秤少量、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堵住了“瓶头”套换气瓶的漏洞、消除了气瓶异地年审过程中“以翻新替代检验”等过去常见的安全隐患。
 
    “一瓶一码”制度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气瓶使用全环节的可追踪性,提高了瓶装燃气安全的可置信度,对气瓶的事故预防和后处理有重要作用。改革至今,珠海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73659只违规翻新、超期使用的不合格气瓶被强制报废,272311只新购钢瓶赋码后投入流通环节。
 
    一瓶一险,撑起救济“保护伞”
 
    气瓶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率极高的特殊压力容器,具有种类多、使用面广,危险性、流动性大,监管难等特征,如果使用管理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为此,珠海在“一瓶一码”上推行“一瓶一险”,为每只登记在册的气瓶购买“个人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全市在用气瓶安全,赋码气瓶全数购买了安全责任保险,此举极大地减轻了瓶装燃气意外事故产生的社会矛盾和负担。
 
    通过引入安全责任险,建立了社会救助机制。如若出现气瓶燃爆事故,往往会涉及人身伤害带来的大额经济赔偿。赔付则成为难题,“扯皮”和“踢皮球”现象屡见不鲜。气瓶安全责任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为企业、消费者等提供保险救助,对保障事故受害者的权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安全责任险,建立了社会制约机制。保险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理赔,还在于加强事故防控,提高有关各方对气瓶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为了降低赔率,气瓶保险公司会不定期组织安全巡查队伍,对投保企业进行安全巡查,成为气瓶安全监管除政府检查人员和检验员之外的“第三外援”。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