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打破数十年来对进口
石油的持续依赖,摇身一变,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实现“
能源独立”,国际能源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1月份的最后一周,美国日均出口原油320万桶,出口汽油、柴油、航空燃油和其他成品油580万桶,相加为900万桶,超过了同期美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880万桶。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美国一举摘掉戴了75年的石油进口国帽子,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能源角色的转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美国从石油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国际能源格局大调整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回首上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进行石油禁运,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严重短缺,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石油危机重创美国等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此后,如何减少对国外油气资源的依赖,成为美国历届政府的施政重点。美国多任总统都在苦苦探索“能源独立”之道,但鲜有良策。
一场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
油气产业迎来了“新生”,从得克萨斯到阿巴拉契亚,美国各地的油气钻探如“雨后春笋”,油气产量也随之“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去10年间,美国石油产出翻了一番多。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比去年增加153万桶,达到1088万桶,有望刷新历年纪录。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先前的最高纪录发生在1970年,日均产量960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署长卡普阿诺近日断言,“2018年,美国是全球最大产油国”。
最大产油国、石油净出口国、能源独立,这些标签贴到美国身上,其产生的“化学反应”是难以估量的。首先,美国在国际能源版图上的地位凸显。主导国际
石油供应的主角,由欧佩克变为“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成员国,如今进一步演化为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西方媒体形象地称之为“骆驼+北极熊+秃鹰”组合,这3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40%。欧佩克在制定产量政策时,将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其次,欧佩克地位不断下滑,作用日渐式微,15个成员国的石油日产量当前约为3200万桶,占全球份额约三分之一。而高峰期间,欧佩克的市场份额曾占全球半壁江山,如今市场占有率缩水了两成。加之,卡塔尔已宣布从明年1月份起“退群”,欧佩克的影响力面临考验。美国与欧佩克国家间的关系随之将发生微妙变化。正如美国能源经济战略研究咨询公司总裁林奇所言,“欧佩克今后在考虑减产的时候将不得不权衡美国因素”。
再次,美国对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尤其是对欧佩克成员国的能源依赖骤减,美国今后在制定国内外政策时,对能源供应的考虑掣肘大大减少,自由发挥空间更大。同时,在国际油价震荡下滑的背景下,美国石油产量创新高,两相叠加,将显著压低美国的能源价格,给美国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多重利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变化带来的外溢效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但也应当理性地指出,美国在11月末获得“能源独立”,或许是昙花一现。毕竟,就今年前11个月的总体情况而言,美国的石油进口还是远远大于出口,净进口量平均约为每天310万桶。要完全抹平这么大的净进口量,显然尚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