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北京、上海、苏州,分别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工业重镇,能源结构、用能模式各不相同,其能源转型思路与实践将直接影响周边区域及同类型城市能源转型的方向。无论是“脱煤、提气、增电”打造和谐宜居之都,还是依托产业结构转型、大数据等实现高效用能,这三座城市的探索之路都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本期我们聚焦京、沪、苏三城在能源转型的新变化,试图探索城市能源变革路径,总结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在我国的能源转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潘克西:城市是能源最主要的载体,也是能源利用及其相关污染物和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与此同时,由于城市聚集着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城市也是人类利用能源效率最高、选项最优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是减少能源相关污染物和碳排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
近年来,我国能源进入最佳的优化转型时期,城市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决定性,如上海市从2011年的6141.95万吨煤炭消费峰值削减到了2018年的4500万吨以下,基本清零了民用、工商业锅炉等燃烧效率低、污染大的煤炭消费,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都如期完成了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决定性的;二是全局性,2015年上海市全面完成
天然气对人工煤气的置换,对清洁能源的商业化是全局性的;三是引领性,上海在智慧城市领域已从概念层面逐步落地到实践应用,尝试以科学精准的能源消费侧需求引导供应侧响应,先行先试,引领能源转型、绘制发展路线图。
您在研究中曾提出,上海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一次
能源供应与消费格局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市能源转型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什么?
潘克西:近二十年间,在外来电快速增长的同时,化石能源在上海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上海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依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80%左右的占比会长期存在。但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和成果的积累,上海能源消费模式会发生深刻变化,天然气、光电、风电等多能互补,智能运行、智慧管理等能源终端利用的新模式会由示范、样板走向普适、众享。
上海未来的能源转型,“控煤、稳油”依然是核心,必须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适度的控煤目标和对策措施,绝不是煤炭消费量越低越好。近年来,伴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航空、水运燃油增长迅速且呈长期态势,同时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便利需求也大大推动汽油消费量的增长,稳定油品消费更加复杂艰巨,任重而道远。
“增气、强电”是上海能源转型的关键,伴随天然气和电力在能源终端利用中占比的迅速大幅增加,天然气的足量、不间断、价格可承受供应问题,主要依赖外来电的输电配电保障,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日益增多的分散、不稳定电源的干扰问题,将上升为上海能源工作的关键问题。
燃气、电力的供需平衡,关系上海能源转型进程,涉及百姓切身利益。
我们注意到,您在研究中特别强调基础数据的作用,能以上海为例谈谈吗?
潘克西:上海能源统计数据连续性好、较为准确、详细,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质量保障;能源流向图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示从生产调入、加工转换,直至终端消费的能源利用全景全程,能够核算并系统阐明各个环节能源数据的基本构成和内在联系,是研究城市能源问题、判断城市能源形势的理想工具和方法。
好的数据、好的方法,不仅为我们研究绘制“上海煤炭流向与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上海石油流向与交通能源转型路线图”“上海天然气流向与清洁能源替代路线图”等全套成系列的能源流向图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构建1km×1km高分辨率上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空间网格数据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更使得决策部门能够基于系统、完整的全景图,对城市能源未来的走向可判可控、精准施策。
上海优质能源基础数据的做法和经验应该推广复制,特别是在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应作为首要工作真抓实干。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在未来长三角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潘克西: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区域,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
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能源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要成为长三角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站位要高、格局要大,主要应在前瞻性、战略性、革命性的能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领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具体为:
一是作为先行者,要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引领方向;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在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域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树立示范标杆;三是作为国家政策高地,要尽可能将成功经验在区域内先行推广复制,创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四是基于数据基础好、实践成果多的先发优势,实质性地启动建设“长三角一盘棋”的天然气供、储、输、销体系,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管理由园区试点转向大规模复制;五是总结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削减煤炭、置换天然气工作中尽可能少扰民、少增加用能成本的上海经验,更好地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