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对页岩气气藏工程技术难题攻关,提出了焦石坝区块稳产技术对策,打破了从无到有的瓶颈,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
涪陵页岩气田的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院油田动态分析专家郑爱维介绍。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面临着一次井网平面井间储量动用不充分,储量动用程度较低,且页岩气井生产早期递减较快,目前生产压力接近输压占总井数的85%以上,气田稳产难度大。为了实现气田稳产、上产,为了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70亿方上产增效领先工程,
江汉油田研究院今年7月份组建页岩气中心,成立测井解释、储层预测、气藏精细描述、气藏工程、储量等专家团队,围绕生产需求,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工作效率,输送“新鲜血液”,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70亿方上产增效领先工程。
成立半年来,提前完成了2020年度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部署预安排对接、已批复开发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剩余开发调整井方案申报、白马区块探明储量申报,完成国家及能源行业标准立项,再次刷新了江汉油田标准编制的记录。
老区老井递减是
页岩气开发面临的难题,该中心气藏精细描述专家团队,开展老区老井生产规律分析,深化气藏精细管理,有效控制递减率。滚动开展气田产量预测,完成区块动态分析20余次、单井动态分析346井次、产量预测3次,为老区控递减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确保江东平桥产建效果,该中心结合试气试采特征,进一步深化精细地质研究,开展不同废弃压力条件下增产潜力研究,分析地质条件、改造规模对增压开采潜力影响,并深化间歇生产、排水采气井效果评价,分析气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携液能力,保障了增压开采、排水采气等增产措施的顺利实施。
“中心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1月8日,该院油田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专家李争向记者介绍。
以往,需要向中石化总部及国家储量委员会提交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研究院页岩气相关人员以配合中石化勘探分公司的模式,提供相关井的生产数据及认识,基本都是单兵作战配合完成任务。但是自该院页岩气中成立以后,一改过去类似这样的工作局面,主动承担向中石化总部及国家储量委员会提交白马区块焦页6、焦页7井区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的任务,同时已不再是当兵作战模式。从接到任务后,在院主要领导带领下,页岩气中心就迅速组织由四大专家牵头的页岩气探明储量团队,制定详实的工作思路和流程,方案可行,分工明确,目标具体,行动神速。
随着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开发水平亦需不断提升,急需补充“新鲜血液”。该中心发挥好工作履历长、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作用,开展导师带徒,努力打造一支梯队合理、专业互补、老中青紧密结合的科技队伍。他们采取引导、教育和锻炼,结合专家团队建设加快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形成了从师资管理、师徒结对、日常跟踪到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的完整工作闭环,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签订“师徒合同”,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娴熟、本领高超的青年人才。该中心动态分析室主任卢文涛和邹高峰结成师徒对子后,专门为徒弟制定了“五步培养模式”,实行每天一题、每周考、每月讲评,分类整理页岩气各项相关技术总结和多媒体,督促徒弟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在新的岗位上,他在师傅的帮助下,很快熟悉了页岩气的生产动态,掌握了页岩气的气藏工程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