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实施“油公司”模式改革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东北气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提前完成1~7月产量目标。
去年10月,铁山坡、渡口河等气田作业权移交给川东北气矿。集团公司验收铁山坡气田方案时要求人员控制在130人以内。待铁山坡、渡口河等气田全部开发,川东北气矿员工总数要控制在1000人以内。
于是,生产调度扁平化管理、井站集约化管理,在充分调研后推出。
西南油气田原来实行“气矿—作业区—中心站”三级调度模式,去年11月下旬,在川东北气矿试点“气矿—中心站”直线调度模式。但在实施中遇到了技术瓶颈——气矿调度无法直接控制两个作业区井站设备。经过信息化改造,含硫生产站场数字化系统覆盖率提升到100%,含硫区块站场远程控制覆盖率也提升到100%。技术上可行,改革顺利实施。
生产调度扁平化改革之后,由于调度指令可以直达基层,平均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一半,安全管控能力、生产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井站集约化管理,是川东北气矿实施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宣汉作业区黄龙场中心井站,将现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职责授权给中心井站,设置片区长,全权负责整个片区内工作,实现“小机关、大井站 ”的管理目标。
管理重心前移后,离中心站最远的井站仅8公里。片区实施中心站+单井无人值守站的模式,依托信息化技术对无人值守站实现数据采集、监视监控。
在人力资源优化上,片区井站试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扁平化管理模式,设置值守和巡护两个操作岗位。由于减少了派工频次和车次,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由于相关费用使用权下放到片区中心站,费用支出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