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天然气 » LNG国内 » 正文

长协?短约?LNG采购合约期限策略

日期:2022-11-12    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杨晓光

国际燃气网

2022
11/12
12: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LNG船 天然气产业 LNG市场

LNG合约,传统上采用长协模式。但长协与短约/现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补的关系。无论是存在刚需的用户还是以贸易为目的的买家,都会面临不同的市场风险,需要不同的市场工具和手段来应对和管理。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以往实践证明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各自自身所处的市场地位以及面临的风险敞口,按不同比例匹配不同期限协议形成合约组合,以不同合约之间的协同效应,来应对天然气/LNG供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而不是在二者间做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取舍。

长协的渊源:有限资源和市场体量的产物

从商业上讲,长协是在供应和需求均有限的市场条件下,给双方以安全感和保障的唯一手段,更是价格承受力的决定因素,因为高昂的上下游投资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摊销,最终用户才消费得起。

早年的天然气合同没有期限,通常以一个气田的寿命来定义。这类合同后来被称作枯竭式合同(Depletion Contract)。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油等与香港青山发电有限公司签订的崖城13-1供气合同,就是典型的枯竭式合同。

在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的早期阶段,天然气是作为原油的副产品出现的,其可持续性是头等问题。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匹兹堡市郊的Murrysville气田是最早一批得到商业开发的气田之一。1883年,该气田开始向市区供气用于照明,但只持续了7年左右,1890年因供气量快速递减,匹兹堡市又回归人工煤气。鉴于以上教训,在天然气开发利用上逐步形成了市场匹配与资源保障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任何大规模气田和长输管线,如果没有配套长协落实市场,均无法得到开发。在市场的供应者和需求者数量都有限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容易形成相互依存的共识,这种相互依存的实质就是长期关系。

以亚太地区的LNG市场为例。日本的第一批LNG买家,是东京电力和东京燃气的联合体。第一个面向亚太市场的供应项目,是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旗下位于阿拉斯加的肯耐项目。从1969年开始供气,开启东京电力/东京燃气与菲利普斯以及后来的康菲公司长达50多年的合作关系。

亚太地区第二个用户是大阪燃气,第二个供应项目是文莱LNG,于1972年启动。1977年,中部电力、九州电力和东邦燃气等才开始进口LNG。1986年,韩国开始进口LNG,成为亚太地区第二个LNG市场,台湾从1990年成为亚太LNG市场的第三个买家。如果没有长协合同,这种市场供需两侧的项目均无法成立。

在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卖家最关心的是投资安全,存在绑定买家的必要,而且合同期越长越好。首先,投资决策无法建立在未来出现新的买家这种小概率事件上,需要锁定当前用户换取确定性;其次,短期内回收投资不现实,高额投资必须有足够的摊销时限才能实现价格的可承受性。

买家最关心的是供应安全,宁愿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也要确保资源可靠性。在LNG市场最初的20年,供应项目与需求项目都是匹配的,离开对方都不容易找到其他合作伙伴。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出于保护自己投资的目的,对买方在数量方面的限制很多,如严格限制灵活性、不得转卖等。同时,买家也认可这种限制,他们更关心供应安全问题。因此,数量刚性和照付不议的限制就不足为奇了。

天然气/LNG合约中的数量刚性条款,包括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机制,与天然气市场较小有关,而原油和油品又是当年天然气主要替代的竞争燃料,同时石油公司已经习惯基于油价预判进行投资决策,这就是传统定价机制的逻辑。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形成了亚太地区LNG市场的交易规则与合约商务结构,成了必须接受的国际惯例。不过,市场总是变化的,需要与时俱进。

LNG合约短期化或成为趋势

过去的20多年,LNG长协的年限短期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我国第一份LNG采购合约——广东大鹏SPA是25年期,而近几年的长约期限平均数缩减至十几年。美国项目出于融资的考虑,多数仍为20年以上的长协,但其他新建项目都在15年左右。

过去10多年,LNG国际市场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合同期限短期化过程。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LNG短约/现货价格飞涨,一夜之间,以往热衷于现货的亚太用户,中国买家尤甚,纷纷签订LNG长期采购协议,长协采购再次成为时尚。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趋势是LNG船租期大幅度缩减。传统做法是与SPA挂钩,SPA多少年,租约相应也多少年。过去的10多年,二者脱钩,目前市场上长协租约的期限远短于SPA。这个趋势说明,市场上的流动性已今非昔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供需两侧市场参与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规模倍增。20世纪70年代初,LNG项目和用户屈指可数。到了50多年后的2021年,进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4个,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9个。世界LNG贸易量,从1990年的550万吨,到2010年达到2.2亿吨,2021年则达到3.723亿吨,是31年前的68倍。

二是大批非传统玩家进入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偏好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宏观市场体量增大的一个结果,对市场参与者抗风险能力的门槛要求降低了。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作用下,短约/现货数量大幅攀升。过去3年,中国以短约/现货形式进口的LNG占进口总量的比重都在40%以上。在价格平稳的市场形势下,这一比例尚可,但遇到像今年初以来的剧烈波动,就会构成挑战,形成成本压力。

不过,市场体量增大,除意味着买卖双方之间的选项增加之外,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传统风险,即供应安全问题程度变轻,或更容易克服。高流动性,并不代表高保障程度。最近的欧洲形势即是写照。

另一方面,短约/现货比例的增加,除方便更多参与者入门之外,同时也方便了市场炒作势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过去的20多年,LNG长协的年限短期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我国第一份LNG采购合约——广东大鹏SPA是25年期,而近几年的长约期限平均数缩减至十几年。美国项目出于融资的考虑,多数仍为20年以上的长协,但其他新建项目都在15年左右。

过去10多年,LNG国际市场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合同期限短期化过程。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LNG短约/现货价格飞涨,一夜之间,以往热衷于现货的亚太用户,中国买家尤甚,纷纷签订LNG长期采购协议,长协采购再次成为时尚。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趋势是LNG船租期大幅度缩减。传统做法是与SPA挂钩,SPA多少年,租约相应也多少年。过去的10多年,二者脱钩,目前市场上长协租约的期限远短于SPA。这个趋势说明,市场上的流动性已今非昔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供需两侧市场参与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规模倍增。20世纪70年代初,LNG项目和用户屈指可数。到了50多年后的2021年,进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4个,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9个。世界LNG贸易量,从1990年的550万吨,到2010年达到2.2亿吨,2021年则达到3.723亿吨,是31年前的68倍。

二是大批非传统玩家进入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偏好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宏观市场体量增大的一个结果,对市场参与者抗风险能力的门槛要求降低了。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作用下,短约/现货数量大幅攀升。过去3年,中国以短约/现货形式进口的LNG占进口总量的比重都在40%以上。在价格平稳的市场形势下,这一比例尚可,但遇到像今年初以来的剧烈波动,就会构成挑战,形成成本压力。

不过,市场体量增大,除意味着买卖双方之间的选项增加之外,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传统风险,即供应安全问题程度变轻,或更容易克服。高流动性,并不代表高保障程度。最近的欧洲形势即是写照。

另一方面,短约/现货比例的增加,除方便更多参与者入门之外,同时也方便了市场炒作势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

合同期限的选择策略

对安全感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需得到满足。长协是当年给予买卖双方安全感和价格承受力的手段。但在短约/现货盛行的时代,价格的可承受力让位于竞争力,有了新的视角,风险更多地体现在数量上。

因此,作为消费市场,我们最关心的是供应的可靠性与连续性,以及一旦因为价格高企或其他原因销售不顺畅,相应的气量有地方消化,即规避数量风险的通道是否畅通。相应地,对于天然气/LNG采购合约如何选择期限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具体取决于买家的市场地位和商业目标。

长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和保障度,以及作为一个供应资产组合中有竞争力的优质资产基本盘,必要的时候用来拉低不得不补入的高价资源。因此,长协的合同条款,中心思想宜以争取价格竞争力和数量保障为主要目的,在数量调节灵活性等议题上,不做过多坚持,而是通过不同合约组合处理。

无论如何,供应保障都无法回避,数量和价格风险管理,不同时限实际上框定了你面临风险敞口的周期;但是,对于一个有长远打算的玩家而言,一个合约的时间线能框定的是一个周期内的风险,但在周期之外风险依旧,且与合约内的风险相反,因为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合约保障。因此,相对于非此即彼的选择,合理的组合更有效、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建立这个组合,不同期限和侧重点的合约比例如何分配?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市场参与者的具体身份不同,所追求的商业目的不同,处理这个议题的思路也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风险管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采购一侧的供应端进行组合管理,在销售一侧的需求端同样需要进行组合管理,多元化的格局是应对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