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专业负责人,再到多次获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劳动模范、科技先进等荣誉……15年来,孙娟作为中原设计公司的一名设计人,交出了属于自己的成绩单。
筚路蓝缕,迎难而上,开创中石化LNG技术先河
2014年,在从事设计工作的第6年,孙娟迎来了她设计生涯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德阳清洁能源回收利用项目,这也是中国石化首个LNG项目。
设计伊始,面对百余张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几百张说明书、设备表、材料表、数据表,百亩地的总平面布置图……孙娟看了这个,忘了那个,效率极低,心中慌乱无比。
在师父的鼓励和指导下,孙娟打起精神,和设计团队重新梳理一张张图纸,核实一个个技术参数来源、计算依据、控制原理等。她把每个问题具体化,一点点把一团乱麻理顺,条分缕析。在6个月的时间里,白天,她带领9名工艺人员制定工艺方案、控制说明、完善平面布置,同时协调各专业开展设计工作;晚上,她与大家一起进行工艺的三维安装设计。回家后,她仍然坚持查阅相关书籍、规范,主动加强自我理论学习,逼着自己弄明白每个问题。
最终,孙娟带领团队在完成设计工作的同时,自主创新研发出能耗低、适应性强的单循环混合制冷液化技术和复合分子筛联合脱水脱苯技术。该项目一次投产成功,极大提升了中原设计在天然气液化领域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原设计公司在LNG领域的技术先河。
临危受命,果敢不屈,建设天然气“地下粮仓”
文23储气库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文留镇境内,是我国中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高、压力最高、调峰能力最强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由中原设计公司EPC总承包设计。
由于项目需要,孙娟在2016年底被调到文23储气库项目任设计副经理,负责工艺整体方案确定、审查,以及12台注气压缩机组采购文件编制、招标、技术协议签订、图纸返回确认等工作。
这个项目中最难的是被称为储气库“心脏”的注气压缩机组。为了解决储气库压缩机组宽工况运行特点和国内压缩机组运行存在的问题,孙娟多次奔赴现场调研,多次与国内外压缩机组供应商开展技术交流,协商各家技术参数,供货范围等。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她首次提出了在机组本体针对活塞杆下沉、机组振动和十字头冲击,设置位移、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理念,实现了全方位、多参数实时监测机组的运行状态。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业主的认可。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用于文23储气库注气压缩本体中,远程诊断平台正在规划建设中。 如今,文23储气库工作气量已超过10亿立方米,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中东部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
开拓创新,攻坚啃硬,开发中石化首个乙烷回收工艺包
2018年,孙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华北油气分公司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工程》设计工作。这是中石化首座大型乙烷回收工程,也是国内首座乙烷回收联产LNG装置,是目前石油天然气上游板块工艺技术最复杂的一项工程。面对技术攻克的困局,她率领团队人员在一次次技术攻关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
孙娟通过数次建模,反复确认关键点参数,创新性地把脱甲烷塔拆分为既有关联性又有独立功能的吸收塔、精馏塔、提馏塔三塔进行组合建模。这样,就解决了参数输入变化对单一脱甲烷塔建模运行收敛性的影响,数据误差率小于0.01%。同时,她带领团队优化相关关键参数,在脱甲烷塔顶形成脱甲烷塔顶重吸收关键技术,实现了乙烷回收率大幅度提升,乙烷设计回收率≥95%。
对于孙娟来说,技术创新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远征。在这条征途上,她将始终怀揣对技术发展的赤子之心,用她特有的韧劲,不断向前,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