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初期设计气井的稳产期为3~5年,而现在许多气井已有20年寿命了,远远优于设计,这是我们运用科学精细采气工艺技术取得的成果。”华北油气采气一厂党委书记刘绪钢说。
要维持气田的长寿,必须持续挖潜已动用探明储量和未动用探明储量的开发潜力。为摸清气田剩余气分布规律,华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反复对比三维地震资料与岩性分析,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钻研,建立了不同气藏三维立体模型,可清晰看出气层展布方向,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对储层单砂体精细刻画,科研人员强化动态监测,做好不同相带、不同类型储层产出特征及剩余气分布研究,对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及剩余气进行精细描述,有的放矢地在新区部署新井,在老区对老井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近年来,华北油气针对剩余未动用储量实施滚动建产,通过单砂体刻画和剩余气描述,在老井场上部署加密井,在DK13井区连续部署10口井,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二井组或多井组的集约化生产,“吃干榨净”气田边角料区块的剩余储量。
单砂体刻画还是让老井“焕发青春”的良药,对部分低效无效井补孔转层,将其他层位打开,实施投产的5口井,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产303万立方米。华北油气对部分异常井采取井底净化、智能柱塞、负压采气等措施,让119口井正常运转,累计增产气量3267万立方米;复产6口关停井,累计增产1134万立方米,治理26口潜力井,累计产气2亿多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