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企业 » 燃气企业动态 » 正文

青海油田做优增量,汇聚天然气稳产上产能

日期:2024-05-15    来源:青海油田

国际燃气网

2024
05/15
08: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青海油田 燃气企业 天然气资源

截至5月13日,青海油田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2亿立方米。青海油田客观研判天然气开发现状,科学“落子”勘探开发举措,瞄准天然气稳和上的目标不松劲不动摇,为今年进一步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多打“底粮”。

“无米下锅”,难在哪?

近30年的爬坡过坎,青海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探明气田10个,天然气年产量连续13年保持60亿立方米以上稳产。

这是青海油田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的实践答卷。

牢记重大嘱托,当好标杆旗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建设青藏能源高地,还需辩证地看清看准形势,尤其是发展之困。

从供需关系看,2025年青海省天然气年需求量较2023年需求提升31.5%;到2030年,年需求量将为2023年的1.9倍。集团公司对青海油田天然气产量逐年提升,作出明确规划。但目前气田已开发储量占比达90%以上,储量动用率高,储采比低于临界值。近年来,青海油田天然气勘探积极向岩性、非常规、深层-超深层等新领域、新类型探索,SEC储量替换率只有0.09,稳产上产基础薄弱、等米下锅的态势迫切。

从开发指标看,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把上游业务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要求各油气田提升SEC储量、自然递减率、采收率等关键指标,但青海老气区自然递减率由2021年的16.1%升至2023年19.6%,接近股份公司平均水平。部分指标持续走低,制约着气田的持续稳产和效益开发。

从稳效控本看,气田开发要以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天然气的完全成本要严格控制增长速度。但2020年以来,气田产能建设规模逐年降低,开发将保障稳产的重心由产能向措施侧重,措施产量占比由15.9%逐步提升至25.7%;措施维护井次自2020年以来年均增加18.7%,措施费用增加、完全成本增加,让效益开发难上加难。

如何化解困难,青海油田正在科学谋划中勇毅前行。

发展所需,用在哪?

上一轮天然气冬季保供,青海油田累计向甘青藏三省区供应天然气27.7亿立方米,很好地保障了百姓温暖过冬。

作为甘青藏三省区的主要气源地,青海油田高度重视天然气产量任务和冬季天然气保供。对于青海油田而言,履行保民生的央企职责,就是提升国家能源大局中“青海份量”的责任担当,就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青海省相关要求的最好体现。

天然气稳产上产责任之重,重在央企三大责任的忠诚履行。

油田绿色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青海省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一部分,实现“油气+新能源”产量当量千万吨是油田“三步走”的第一步,也是集团公司实现“清洁替代”的重要支撑。

目前,青海油田天然气年产量已经占油田油气当量的60%以上。作为新能源的“伙伴资源”,充足的天然气保障能力,不仅体现在能源供给能力提升上,还是保证气电调峰新能源大基地能否落地的关键。

唯有通过高效勘探发现更多的天然气储量,通过精细开发拿到更多效益产量,保障充足的供应能力,做强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底气,才能掌握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主动权,才能成功打造中国石油战略转型的“青海样板”。

天然气稳产上产责任之重,重在油田转型发展。

稳产上产,做在哪?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仅13.7%,去年,英北油型气、阿尔金山前煤型气勘探初见成效。由此可见,通过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新区增储上产大有可为。而且,集团公司不断加强政策供给,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缓解天然气“等米下锅”的困境,高效勘探是青海油田必须走好的一步棋。

青海油田以“四新”领域为对象,突出盆地整体研究和理论认识创新,加强领域性、战略性风险勘探目标优选,尽快落实后备接替领域。加快天然气甩开勘探,围绕柴北缘煤型气、柴西油型气等现实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尽快扭转天然气储量接替被动局面。

SEC储采平衡工程是油田发展基础,是保障油气开发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压舱石工程”是路径,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良方”;提高采收率工程是目标,是实现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深刻理解“四大工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好“四大工程”,油气田开发工作才能站得高、走得稳、行得远。

对于青海油田而言,坚持系统思维,抓好“四大工程”,是夯实天然气稳产上产基础的关键。

青海油田将抓好SEC储采平衡工程,实现老区精细开发提采增储、新区实施滚动评价增储。抓好老气田“压舱石工程”,强化方案实施管理,突出指标的先进性,构建良好的开发秩序。抓好采收率再提高工程,开展标定方法研究,提高动静比,降低气藏废弃压力,开展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抓好储气库工程建设,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迎峰度冬保供能力。

打通效益堵点,做好“递减控制、高效建产、成本管控”三篇文章,是青海油田推动提质增效再升级的必选题。

在产能压缩、成本控降的严峻形势下,青海油田将严控递减率作为“牛鼻子”工程,做好气藏、井筒、地面及外输等全链条工作,实现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双下降”。高效组织产能建设工作,提升产能贡献率,实现投资对SEC增储的正向拉动。通过“提升有效率、优化措施结构、升级工艺”三个方面控减成本费用,实现成本费用硬下降。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