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川东钻探公司70554队承钻的卧118-H2井成功完成川渝地区首例高含硫井7寸与5寸半复合套管固井作业,在超深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一次性下套管,较传统工艺节省完井周期近15天,为川渝地区深层油气开发树立新标杆。
作为一口井深超6000米的高含硫超深水平井,卧118-H2井面临着堪称“地质迷宫”的作业环境:2403米裸眼段需穿越4个礁体,井眼轨迹蜿蜒曲折,且存在高风险粘卡隐患。传统工艺需分两步完成套管作业,先悬挂5寸半套管,再回接7寸套管,不仅工序繁琐,还可能因多次作业增加井下风险。如何在不替换油基泥浆的情况下,实现全井套管一次性下入,成为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难题。
面对挑战,川东钻探公司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发事业部打破常规,提出了在不转换体系的前提下,全井套管一次性下入的创新方案,摒弃传统“悬挂+回接”工艺,直接采用5寸半与7寸套管组合下入,避免多次作业带来的风险。为验证方案可行性,川东钻探公司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静粘试验优化泥浆性能,利用通井期间全程监测摩阻精准掌握井下情况,同时制定多套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各项准备工作环环相扣,为一次性下套管作业筑牢技术基础。
经过筹备,70554队仅用一次下入便完成全井套管,井口1000米气密封检测一次性达标。与传统工艺相比,此次创新直接减少转换泥浆体系和二次固井等多道工序,缩短完井周期近15天,作业效率提升近30%。“这相当于在地下6000米的‘迷宫’中,一次性打通了油气开采的‘高速通道’。”现场技术负责人严凤旭表示,一次性下套管不仅减少了泥浆替换带来的成本消耗,更通过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了井下复杂风险,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作为川渝地区首例复合套管一次性下入成功案例,其形成的“泥浆性能精准测试+摩阻动态监测+固井工艺优化” 等技术模式,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 “川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