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菱藕甜。7月8日,从重庆钻井分公司90131井队施工的中国石化深地工程——新桥1井传来喜讯,该井三开安全钻至井深8012米中完,刷新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北部斜坡带直径241.3毫米井眼钻进最深、井底压力最高纪录,标志着我国超深复杂地层钻探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上下联动齐发力,全队干部员工锚定“打造技术领先钻井工程”定位,以“站排头、争第一”的精气神,群策群力,奋力攻坚克难提质量的结果。
困难重重,运筹帷幄
该井设计井深8453米,是区域首口四开制结构超深“三高”定向井。邻井资料稀缺、地质预测难度极大,施工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三开超长裸眼段内存在多套压力系统,同一井段内井喷与井漏风险并存,控制难度极高,裂缝发育与煤线层松散特性相叠加,危机四伏。如何击破重围,安全成井呢?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诸多施工难点,集团公司、石油工程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和重庆钻井分公司等多层级联动,迅速开启集智攻坚模式。院士团队、行业精英、技术骨干、操作能手等齐集一堂,结合地层情况“把脉支招”,研讨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施工方案。历经多轮研讨,对每个细节都务求完整严密。形成了《龙潭组防垮、塌、卡专项技术措施》《轨迹优化方案》《全油基钻井液施工方案》《风险分段专项操作指南》等措施方案,为顺利穿越复杂地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家支招,精准发力
为确保侧钻施工任务一次性成功,井队深入落实“专家团队+一体化”管理,现场成立以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陈天成、石油工程公司高级专家王文刚为组长,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任人、专家为组员的现场专家组,驻井指导专项攻坚。
专家组成员们各司其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从钻井设备的运行状态到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从钻井液的配比调试到钻井进度的合理安排,均纳入严格的管理范畴。动态指导调整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大大提升复杂地层安全施工的保障能力。
精细操作,安全守护
“严格执行规程规范,不折不扣落实专项操作措施,是本开次成功的关键所在”,井队长叶飞感触地说。
该队把“安全”二字置于心、贯于行,积极组织技术骨干、操作人员深入学习操作措施,切实做到融会贯通。现场钻井操作实行“4+N”管理模式,一名司钻操作,一名钻井技术员记录参数,一名井队长或副井队长指导,一名专家或首席技师监督,多人负责地面设备及物资保障。时刻密切关注仪器仪表和数字跳动,洞察每一丝钻井曲线变化,第一时间将细微的曲线变化报告给现场专家组,为决策调整参数提供第一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