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价格上涨、高位运行,我国天然气价格偏低、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凸现。长远看,天然气价格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和一定上涨空间。 天然气是氮肥主要生产原料之一,占我国氮肥生产原料的1/4。我国现有20多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中型氮肥生产装置,其中半数左右的装置属于地方化工企业,对天然气价格变动比较敏感。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公司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地方化肥生产企业,技术水平比较先进,拥有6套大中型化肥生产装置和200多万吨尿素及硝铵生产能力,年消耗天然气近20亿立方米。为及时了解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化肥生产的影响,近日,工业司副巡视员陈世海同志带队对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公司生产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讨论仔细听取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的意见,深入现场实地察看生产装置运行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动态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
情况显示,2006年该企业生产运行保持平稳态势,产品销售基本正常,但受宏观调控政策和化肥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企业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预计,全年到厂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0.15元/立方米左右,化肥价格同比下降5%左右,化肥生产处于微利状态。初步测算,2007年若到厂天然气价格仍保持相同幅度上涨,按照目前的产品价格,化肥生产只能保本。
针对企业面临的形势,世海同志指出,天然气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化肥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迎接新的挑战。首先要加强现有装置运行管理,努力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减少跑、冒、滴、漏和非计划停车损失。其次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降低原料消耗,提高应对原料价格上涨的能力。第三要抓紧研究原料结构调整方案,不断拓宽原料来源,实现由优质高价原料向廉价原料转变。第四要积极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稳步推进产品结构多元化,有效规避原料价格风险。 由于化肥价格涉及国家惠农政策,化肥生产原料涨价因素难以完全通过产品顺价传递。因此,积极推动化肥企业原料结构调整是必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化肥生产一直处于保本微利状态,企业积累少、包袱重,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化肥企业原料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