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中缅油气管道能否缓解中国能源困局

日期:2010-09-17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新浪财经

国际燃气网

2010
09/17
10: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油气管道

  9月10日,备受瞩目的国家能源通道之一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开工建设。而早在今年6月3日,这一管道的缅甸境内已由中缅两国总理共同启动并正式开工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回国,由此形成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困局”。

  众所周知,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性十分重要。目前,中国约有80%从中东、非洲进口的石油虽经马六甲海峡进口,但这一航运通道充满政治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并控制这一航道。中国能源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六甲海峡的局势,自主程度不高,易受制于人,因而“马六甲海峡困局”是困扰中国能源战略头痛的一大难题。

  有迹象表明,美国近年针对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只剩下与俄罗斯、朝鲜交界的北面缺口。在中国南面,美国与越南联手对付中国的氛围已逐渐形成,美国若租借越南金兰湾军港,围绕南海就有三个海军基地,再加上关岛基地和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即可对中国南海形成三角合围之势。西北面,北约的东扩脚步越来越逼进中国。东亚的美、日、韩军事同盟,现在还加上澳洲和印度。在战略态势上对中国形成了大包围。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六甲海峡若有不测局势发生,如遇发生两国或多国争端,美国就可以借口遏制马六甲海峡,攻击进入该海域的中国油轮,切断中国能源供应,那么等于中国能源的“咽喉”被卡住。与此同时,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1999至2009年,在全世界发生的2000多起海盗袭击中,东南亚发生1600多起,占据66%左右,其直接经济损失年均高达160亿美元。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缘环境,尽管西方国家对缅甸的政体不满意,甚至被他们称为“无赖国家”,但中国将其作为战略屏障甚至战略后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历史以及现实着眼,虽然缅甸的政治局势具有不确定性,但基本不会对它与中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从国际政治角度上看,缅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虎视马六甲海峡出口,西可压缩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一线伸展的空间,北可依托中国,辐射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如果说控制新加坡就控制了马六甲的咽喉,那么缅甸就相当于咽喉外多了另一个出气口。

  事实上,石油的意义已经超越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战略物资,与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联,因此各国都在加紧争夺石油资源。美国已经控制了全球70%的石油资源,给其他国家寻找石油资源带来了困难和风险。中国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背景下,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虽然中国采取了石油供应多元化措施,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国家已有30多个。但中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仍难以绕过马六甲海峡。2004年8月,3位云南学者为此提出了《关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明输油管道的建议》。其内容包括:把石油从中东和北非运到印度洋上的缅甸实兑港进入管道,石油沿管道输送到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再到昆明,全长900公里。该路径除了增加安全因素外,其诱人之处还在于,它比通过马六甲海峡将石油运抵广东湛江的传统路线短1200公里。

  这项建议得到了决策层的肯定。从2004年起,经过长达5年的艰难谈判,2009年3月,中缅两国最终签订了修建油气管道的政府协议。协议明确中石油(10.02,0.02,0.20%)将投资约20亿美元,负责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条跨境输油管道。当然,中缅油气管道能否被解中国能源安全困局,现在还很难加以判断。随着中国油气资源海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其石油安全将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干扰。

  不过,由于中缅油气管道开工建设,加上中俄,中哈、中亚油气管道,中国在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成功打通了三条重要的陆上原油进口战略大通道,在进口路径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这样,即使是地区局势紧张导致某个方向的油气进口中断,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不会遭受严重影响,能源战略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