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胜利竣工,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61岁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500多个日日夜夜,近5000名石油员工奋战管道建设工地,只为书写这辉煌一刻。钢铁油龙穿大江,跨雪原,钻冻土,越林海,建设者激情飞扬,让焊花闪耀中俄友谊丰碑。
决策篇:互利双赢携手绘蓝图
近几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速较快,而俄罗斯是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大国。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约1/8。在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中,石油输出是重要一环。
这种互补性让双方找到了合作的契机。
1996年4月25日,中俄两国在北京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同日,两国政府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初见端倪。
历经十多年的前期工作,在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辛勤努力下,经过两国石油企业的艰辛工作,2009年4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双方政府同意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并授权中国石油和俄管道公司建设中俄原油管道。
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终点位于中国大庆,全长999公里。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是中俄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建设篇:管理创新保证工程受控
中俄原油管道分三段建设。俄罗斯境内段和中国境内段管道分别由俄罗斯管道输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单独建设,其中横跨两国黑龙江边境的1.1公里管道,由中国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输油公司共同建设。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通过多年冻土、森林地区的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和采用常温密闭输送的原油管道,沿途水系、森林、沼泽和冻土区间隔分布,地质条件复杂,森林茂密。
管道不仅要穿越中俄两国的界河——黑龙江,还要经由我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林区。这里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积雪期长达5个月,厚度达1米以上,存在防火等级高、安全风险大、焊接保温难、永冻土施工难、设备材料运行难和机械设备降效严重等难题。
2009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开工建设,大庆、辽河、新疆、管道局等8支队伍在漠河首站至大庆末站920多公里间摆开战场。与此同时,被称为中俄原油管道控制性工程的黑龙江穿越工程开始紧张的勘察与筹备工作。
在漠大线建设中,从中国石油高层到各相关部门领导,从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到各参建单位,无时不在关注着工程进展。他们一次次深入施工现场,看望和慰问参建员工,与现场施工单位一起研究分析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协调各方力量,组织资源投入,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漠大项目部管理人员奔波在宿舍、施工现场“两点一线”上,科学组织,狠抓落实,严密监管,倒排工期,确保了施工计划得以落实。
近17个月时间,中国石油组织带领37个参建单位的广大建设者,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漠大线日焊接9公里的中国石油同管径管道的施工纪录;开创同纬度同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河流先河;创出内管道低温施工首例;创出国内管道工程途经林区多项首例;开国内永冻土区管道施工先河;首次在河流定向钻穿越中采用光固化套保护技术;创出安全环保无事故等“九大工程之最”。
黑龙江穿越工程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中俄原油管道能否按期竣工。中方业主中俄合作项目部和俄方业主在反复沟通协商后,首创“封闭建设区”管理模式,大大节省了人员和物资往来的通关时间,采用对穿技术在两岸同时施工,在管道外壁首次采用光固化套保护技术,大大提高了管道的防腐性能,使黑龙江穿越高质量、高效率一次成功,被俄方认定使用寿命50年,为整个项目赢得宝贵时间。
在漠大线施工中,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结合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建立了PC总承包模式这种既符合长输管道建设惯例又有创新的管理程序。在PC管理模式下,一支快捷高效的管道团队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采办流程,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将现场施工变更控制在最低限度,尤其注重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问题,使设计与施工完美衔接。
安全篇:严格监督保持高标准
“我们对全线施工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监督,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对质量标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严格要求施工方按规范、设计施工。”中国石油朗威监理公司漠大监理部总监李顶发说,“检查管道质量多严格都不过分,甚至要达到用显微镜检查的效果。”
在管道施工中,采取旁站式监督,什么时候施工,施工达到什么标准,应该注意什么细节?旁站监督人员都给出警示,确保工程高质量。漠大线管道施工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98.72%,累计防腐补口7.9717万道,一次合格率98.77%,创造了新纪录,而黑龙江穿越段1.1公里长的管道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得到俄方业主的高度赞扬。
安全是天字号工程。在中俄原油管道建设上,安全的重点是防火。管道经过大兴安岭林区,而1987年的那场森林大火,时刻为建设者敲响警钟。
为了保证林区施工安全,漠大线聘请当地林业部门监督施工全过程,严格落实各项防火规定,层层签订防火协议,强化构建地企联防的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体系,在施工不停的情况下林区安全度过防火期。
冬季施工交通运输风险多,人员设备保暖困难大,各施工单位加大投入,增加防滑防冻措施,施工现场有暖棚、汽车,没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没冻伤一个人。
要速度、要质量,而且不能破坏环境。管道施工者尽量少占林地,杜绝乱砍乱伐,把28米宽的作业带减至20米至24米,减少用地8210亩。坚持作业带扫线、管沟开挖生熟土分别堆放,落实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后做好土地复垦,地貌恢复。漠大线穿越5个自然保护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造成污染。
在黑龙江穿越工程中,俄方业主在施工期间明确要求中方对黑龙江水质进行监测,随时掌握管道建设对水质的影响,并对江底敷设管道的防腐性能提出极高要求。施工结束后,俄方采用馈电检测法对管道防腐性能进行严格监控,结果显示所获指标全部达到管道施工规范和检测方案要求。
友谊篇:携手铸就友谊丰碑
一条原油管道,一条“能源动脉”,一座友谊丰碑。
管道建设中,中俄管道建设者尽管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友谊在合作中升华。在黑龙江穿越工程中,为更好协调双方施工事宜,中俄双方经过认真商定,决定成立协调委员会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2009年以来,中俄双方先后举行6次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建设高层协调会,项目部层面组织14次专题协调会议,施工现场共组织20多次正式协调会议。
今年5月,黑龙江出现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当地人称为“倒开江”,在俄方封闭区内工作的33位管道局员工和14位俄方员工受到洪水威胁。俄方业主知悉情况后,立即调用气垫船首先疏散中方员工,并特事特办,将中方员工妥善安置在俄方的加林达镇边防站,为他们准备衣被食物,令中方员工十分感动。
中方员工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也赢得了俄方员工的赞扬。
黑龙江穿越工程项目部基地和漠河首站所在地兴安镇,处于中国最北端——北纬53度。这里冬季气温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施工人员身着两层棉服,脚上穿着到膝盖的毡疙瘩,在室外不到5分钟就被冻透,可大家依然坚守,没有停工一天。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建功立业漠大线”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在全线展开,建设者赛工程进度、赛工程质量、赛工程安全、赛工程环保、赛技术创新,掀起一个个施工高潮。
2009年11月1日突降大雪,大庆管道公司杨靖机组正施工在一条100多米长的沼泽地带,一条小溪汇入沼泽,导致积水越来越深,施工愈发困难。面对挑战,机组人员大雪中连续奋战16个小时,爬泥卧雪。设备履带冻住了,就用火把加热,并用锤子和铁钎敲打。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机组越过沼泽,将管线向前推进150米。
荒山湿地深沼泽,风沙冷雨卷城郭。幕天席地用午饭,艰难困苦奈我何。巨龙飞舞联中俄,翻山越岭过江河。待到竣工投产日,滚滚原油创效多。管道建设者以诗明志,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令人称赞。
在中俄两国建设者的努力下,造福两国人民的中俄原油管道快速建成。正如2010年8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段进油仪式上所说:“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而言,这将是获得能源保障的一个稳定进口;对俄罗斯而言,这将是进入有前景的亚太市场的一个重要出口。在当前情况下,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