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即将投产,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带着新一轮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林伯强
记者:这次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林伯强:我一直在呼吁改革天然气价格。因为天然气价格是一个地方一个价、一条线一个价、国际进口的一个价、国内的往东输、往西输分别一个价……价格与价值有些背离。所以就积攒下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另一方面,现在改革的时机也比较好。油和气的价格是相通的,现在油价下来了,气的价格也可以相应的低一些。所以现在虽然也要上调一些,但就不一定像去年调那么多了。
记者:这次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否是因为即将投产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引进的境外天然气价格太高了?
林伯强:是这样的。我国准备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天然气价格要远高于目前国内的气价,这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这些天然气进来以后我们以什么样的价格卖出去?是按照之前的价格卖出去,还是制定新的价格?目前我们的天然气需求正出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把国内外价格理顺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影响这个市场的增长。
记者:我们有些人可能关注的是这次天然气价格的调整,但我们感觉更多的专家学者是关心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伯强: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一直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价格本身的变化。我们说的价格调整只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可能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是特别重要。当然,如果在价格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大的提价阻力。但目前价格比较低,我们的调整还是可以顺利推进的。无论如何,这个机制的形成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机制理顺了,那么通过这个机制得出的价格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合理的。
记者:您认为理想的改革路线是什么呢?
林伯强:现在的价格导致了许多不公平,令人很难接受。同样的气,不同的价格,就因为定价的原因,大家享受不同的待遇,这是说不过去的。我认为现在改革的思路还是要抓住公益性这一点。因为现在天然气主要还是要用于居民生活。所以合理的价格就是成本加上微量利润。另一个方面我们还是要尽量与国际接轨。因为在未来肯定有相当数量的天然气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一点跟石油价格类似。我国目前超过50%的石油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国内油价就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随着天然气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国外进口,与国际接轨也就是一条基本的路线了。
我们现在还是应该尝试建立一个能够平衡进口和国产天然气价格的机制,但现在我们还远未达到。但是现在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很好的时机,只要政府能够下决心,剩下的就不会很复杂,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具体的思路应该遵循“同质同价”的原则。虽然可能不同的渠道来的气出厂价不同,但在终端市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价格。提高国内的价格以后,提高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的形式收上来,这个国家是可以做得到的。
记者:关于天然气价格调整的话题,有些观点认为如果现在提高天然气价格的话,短时间内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供应企业的利润。在这时候是否应该在维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从中抽取部分利润作为“价格调节基金”?
林伯强:我同意这个观点。政府应该控制能源企业的合理利润。如果价格一下子提上来的话,原来处于维持状态的企业利润就一下子上来了。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政府就应该把它们因为国家垄断的政策性优势而获得的高额利润收上来。另一方面也应该有一种基金性质的资源用于民生等方面。比如把这部分基金用于在天然气价格过高的时候补贴困难居民。这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