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周四报道称,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4月底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企业一共签署了26项重要合作协议。但是备受关注的中石油向俄天然气公司进口天然气的协议并不在其中,因为僵持多年的天然气价格谈判又一次失败了。这已是双方就天然气贸易展开的第15次谈判。
据了解,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坚持对华天然气出口应参照向欧洲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价格标准,也就是是每千立方米350-400美元美元,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则坚持俄罗斯输华天然气应考虑中国的承受能力并参考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的标准,也就是每千立方米在200-250美元之间。双方之间的价格分歧超过100美元。
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在天然气贸易问题上的分歧似乎全都集中在了价格方面。考虑到中俄天然气谈判已经持续六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确实比较罕见。况且,双方之间的谈判并不是为了确定一个具体价格而是一个计算公式。很显然,在价格分歧背后,中俄双方都还有更多考量因素。笔者认为,价格分歧只是中俄天然气协议无法落签的表面原因,背后的政策博弈才是真正的阻碍因素。
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俄罗斯对华输气管道都还没有建成,即使双方就价格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也不会立即开始。考虑到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对于一笔未来数年才能交割的交易买卖双方都不会急于确定价格。
其次,天然气贸易虽然是中俄能源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商业原则仍是双方的主要考虑因素。在中国能从中亚、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到更便宜天然气的情况下,中国显然并不急于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同样在俄罗斯能够以更高价格向欧洲出口的情况下,俄罗斯也不急于开发中国市场。对俄罗斯来说中国虽然是一个潜在的重要市场,但并不是一个需要迫切占领的市场。天然气虽然是一次性能源,但不开发仍然会埋在地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耗。
第三,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中国方面显然还有战略层次的考虑,虽然俄罗斯能够满足中国大部分天然气需求,但是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显然并不明智,尤其在俄罗斯已经有过多次威胁对欧洲断气先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过早与俄罗斯签署大规模天然气供应协议可能会妨碍中国拓展从南亚、中东和非洲进口天然气的步伐。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能源进口多元化才是安全的。从俄罗斯方面来说,急于与中国达成协议也不明智,因为除中国之外远东地区还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重要市场。如果将日本和韩国也拉进来则可以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事实上俄朝韩天然气管道在这样的战略考虑下已经呼之欲出。
第四,政府换届也使中俄天然气谈判难有实质性突破。政府换届带来的诸多牵制和不确定性束缚住了谈判双方的手脚,谈判失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