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我国天然气需求量近十年年均增长17%,高于同期产量增速4个百分点,导致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我国2011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21.6%.基于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4.4%)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步提高,未来几年供给缺口逐步加大。 政府管制下价格偏低,加剧供求矛盾定价以行政为主,采用成本加成方法制定,气价偏低。终端用户价=出厂价管输费+配气费,根据不同气源、路径及用途,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厂价和管输价,地方制定配送服务费。此机制下,我国陆气平均价约1.2元/方,仅为同热值燃料油价格的三成到四成,低于进口气价格50%.低价加剧需求端膨胀式增长与供给约束之间的矛盾:企业扩大产能动力不足;进口积极性不高;刺激需求扩张,加剧了与供给约束之间的矛盾。
天然气价格改革:气价从管制到半市场化的渐变改进半市场化两广试点——净回值法,更能反映供需变化。两广试点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发改委《通知》确定两广天然气门站价格方法来自于:1)上海为定价基准点;2)与替代能源挂钩;3)考虑承受能力。这种净回值法更能反映出供需的变化,在管网尚未完全建成之前,是一种半市场化的改革;定价机制“正推”改“倒推”有利于上游引入竞争。成本加成的旧机制,终端价格由供应成本再加合理利润确定,新的净回值法首先由替代能源价格确定终端消费气价,扣减管输费后(倒推)得到气源价格。“正推”改为“倒推”的定价机制改革,有利于在天然气上游资源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使下游消费者获益。
测算气价上涨空间大,利好天然气进口商和生产企业我国天然气价格上涨空间巨大。如果完全与进口燃料油以及LPG价格挂钩,我们用净回值法测算天然气理论价格应为3.5元/方,较目前全国平均价(1.2元)有190%的上涨空间,较两广试点气价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两广天然气改革试点实施和推广将理顺天然气价格,将缓解进口天然气亏损局面,对相关天然气进口商和生产商将带来直接利好;价改难以一次到位,未来将以扩大试点、逐步推广的渐变改进为主。范围上看,可能扩大试点至竞争充分的地区,如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幅度上看,向各地推广过程中,价格上调幅度20-30%(0.2-0.4 元/方)的可能性比较大;价改对通胀影响有限。考虑天然气消费占比低,以及调整的渐进性,天然气价格改革对通胀的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