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俄新社举行首届“俄中媒体俱乐部”会议,会议上,中方专家建议尚未达成一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在价格上“最好双方各方一步”,强调尽早解决价格问题,对中俄双方都有好处。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盛世良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他说,最近天然气价格稍降,但从长远看,属不可再生能源的天然气,其价格不可能降太多。石油及天然气价格一直是呈螺旋式上升状态。
“卖的人希望贵点,买的人希望便宜点,我认为这很正常,”盛世良说,“俄罗斯认为今后天然气上升空间很大,比如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放弃核电,天然气作为最清洁能源,其用量必然要增加,因此俄罗斯觉得不着急。”
对于中国而言,盛世良认为,“中国也不着急”,理由是,中国发现了页岩气,然而,这仅仅是预计产量,并非探明储量。而且页岩气开发技术复杂,如果一旦掌握不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他接着补充道,中国“不着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然气与石油不同,必须有管道与分配系统相匹配,如果分配系统未建立,拥有天然气也没法使用。再者,也将涉及重新改装工业设备的环节。
盛世良再次强调,页岩气不会马上取代天然气,中俄两国尽早达成协议是对双方都好的事。对中国的好处是,“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并使中俄经济协作关系更进一步”。并引用俄罗斯一句谚语“吝啬的人往往要付两倍钱”。
针对中俄天然气谈判一事,俄罗斯新闻社副社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政治学博士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如果俄罗斯能成为中国长期战略转移优先使用核能的主要伙伴,俄中能源领域合作将真正在世界能源市场起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