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安全 » 燃气安全快报 » 正文

平潭液化气疑掺假 每瓶80元利润是正常的5倍

日期:2012-07-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燃气网

2012
07/17
10: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液化气 煤气

  “平潭四家液化气站均存在不同程度造假,最少含二甲醚25%!”一个多月来,人民网记者频繁接到平潭当地市民曝料称,当地液化气疯狂掺假,每瓶利润最高可达80元,是正常利润的五倍。

  事实是否如此?

  平潭4家液化气充装站全掺二甲醚?

  “哎呀,我家买来的气怎么越来越不经烧了?本来一瓶气可以烧一个月的,现在20多天就没有了!”

  在平潭,市民这样的抱怨几乎天天可以听到。

  “不就是掺假呗!”液化气充装工人吴宇航先生(化名)告诉人民网记者,液化气掺二甲醚在平潭早已是司空见惯由来已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2010年时,平潭质量监督局在对液化气掺二甲醚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平潭4家正规液化气充装站,全都违规掺杂二甲醚。其中平潭祥鑫液化气储备公司掺杂二甲醚的含量高达27.1%;平潭平北地区液化气罐瓶站,二甲醚含量14.3%;平潭岚乐液化气有限公司,二甲醚含量12%;平潭华丰燃料石化有限公司,二甲醚含量9.4%.

  液化气充装工人吴宇航对平潭液化气掺假的乱象了如指掌,他告诉人民网记者:

  “液化气掺二甲醚一般有两种方式,有的是将液化气和二甲醚买来,然后自己去掺,有的是直接买已经掺假好的。

  “如果是从大公司进气的话,大公司一般不会帮你掺假。如果是从小公司进的话,小公司会帮你掺假,在外面买回来的时候就直接把二甲醚充到槽车里面去,气运回来就是掺好二甲醚的。

  “不过,现在一般来说,大多是买过来自己掺的比较多!

  “掺二甲醚的过程很简单的。一般液化气充装站都有三四个罐,你把二甲醚买回来,放在一个罐子里面,另外几个罐放液化气,两者按比例一混合就可以掺了。如果一个罐有十吨液化气的话,掺进去两吨二甲醚,整个罐里面就是百分二十的二甲醚。”

  据了解,福建省内主要是福清有生产销售二甲醚,福清的二甲醚会往到处去售,平潭与福清仅一桥之隔,这给平潭液化气造假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据记者了解,二甲醚是一种化工原料,对液化气罐的安全部件有腐蚀性,液化气罐中掺入二甲醚会造成液化汽泄漏甚至爆炸。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在液化汽罐中掺入二甲醚。为何平潭液化气企业还要在气里不断掺入二甲醚呢?

  “因二甲醚与液化气两者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利益驱使下,平潭四家液化气公司不惜铤而走险。”吴宇航分析说,二甲醚的进货价大约一吨2000元左右,二甲醚与液化气价最高峰时(8500元/吨)相差6000多元一吨,现在二甲醚的价格仍与液化气(5200元)一吨相差3000多元。

  “去年底一吨液化气的批发价要卖8500元左右,现在液化气价格下降到了5200元/吨,可平潭液化气企业的零售价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在液化气中掺二甲醚。”曾经先后给平潭几家液化气供气站送气多年的林强(化名)告诉人民网记者,平潭总共有4家充装站4家供气站,这4家供气站又分别隶属于这4家充装站,也就是说各家充装站都是自己充装自己卖,“这几家液化气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情况,液化气成本高的时候,二甲醚掺的也多,最多的时候,二甲醚掺的比率达到50%,最少也有20%左右。”

  在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福州福清市魁星石油气公司等4家液化气充气站售出的液化石油气全部检出了二甲醚,其中掺混比例最低的是14.9%,最高的达到55.5%.“橡皮圈碰到二甲醚容易腐蚀,产生漏气,就象定时炸弹,时刻威胁人身安全,但普通老百姓不容易知道渗假。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福州液化气造假后,平潭液化气站造假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收敛!”因此,林强决心站出来揭开平潭液化气市场的黑幕。

  每瓶气最高获利超80元,是正常利润的5倍

  “平潭液化气贵得不得了!本来没掺二甲醚,平潭的液化气价格已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掺二甲醚后利润更是高得离谱。”林强称,平潭液化气的零售价格一直以来都是居高不下,现在每吨液化气价格从最高时的8500多元下降到了5200多元,当地液化气零售价还是没有降,“不仅价格没有降,为了争取更高的利润,还疯狂造假!”

  林强这样给人民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当地液化气的暴利帐:现在液化气的进货价是一吨5200元左右,经过充装站分装到一瓶瓶液化气罐中后,再按斤论卖,一公斤液化气出库价卖8.6元 ,15公斤规格的钢瓶零售价最高卖到130元。就是这么贵的零售价,当地液化气企业还短斤缺两,本该至少充到14.5 公斤一瓶的气,市面上买到的气通常只有10-13公斤不等,相当于一公斤液化气价卖到了10-13元。也就是说,液化气公司进货价5.2元一公斤的液化气,经它们一分装,零售价最高变成了13元一公斤,差价近8元一公斤,每瓶气的利润最高可达80元。

  林强告诉人民网记者, “按以前福建省物价局的规定,每瓶气(15公斤规格)的利润最高不能超过15元,现在液化气的价格改由市场定价了,但同样是市场定价,其它地区一瓶气的利润也就是10-15元之间,平潭液化气的利润竟然高达周边地区5倍!”

  液化气充装站的上述高额利润,还不包括掺假的。

  如果掺假比例按20%来算,每瓶气按最低10公斤(8公斤纯液化气2公斤二甲醚)来算的话,最高利润可达130-(5.2×8+2×2)=84.4元,利润超过了成本的185%.

  平潭液化气企业为何敢于这般疯狂掺假呢?

  “主要还是处罚力度不够!”吴宇航分析指出,“这些液化气造假企业就算被质监局查到,也就按质量不合格,罚个3万5万元了事,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

  2010年,平潭质量监督局提到对前述4家液化气充装站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时,仅表示将给予2万~10万元罚款,并要求限期整改。

  “平潭每个月液化气大概要卖出去三四万多瓶,四家液化气企业每月利润合起来至少在200万元以上!罚个几万元钱算什么?”吴宇航说。

  吴宇航直截了当地指出,平潭液化气的暴利跟垄断有关,“为什么平潭液化气的价格坚冰一块,难以打破?原因就是没有竞争。平潭几家液化气企业组成统一的价格联盟,价格只升不降。由于垄断,导致液化气企业获取暴利。”

  一位熟悉当地液化气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愿具名人士告诉人民网记者,当地原来有家做得比较规范的液化气企业因不愿参与价格联盟,最终被排挤了出来,并退出了当地市场。

  “液化气本来是充气站充装完,交由供应站来卖,但现在平潭都是充气站企业自己生产自己卖,集生产和销售于一身。当地液化气的销售渠道完全是由液化气充装站直接垄断,一个供应站就卖一种产品,普通市民就是想介入做供气站也做不了,这就等于没有流通领域了。”在吴宇航看来,这是平潭当地液化气价格居高不下掺假盛行的根本原因, “你说,现在社会有生产和流通一起干的吗?”

  充装站掺二甲醚问题,平潭县质监局该不该管?

  针对液化气掺二甲醚等非法液化气横行问题,平潭相关部门也不是不管,但就是一直没管好:

  早在2009年3月21日,平潭县政府就专门下发《2009年平潭县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平潭县2009年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兼任,平潭县建设系统、质监、公安、工商、交通、消防、安监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但是三四年下来,平潭液化气掺二甲醚等问题并没有因此而消声灭迹。

  “就是现在平潭液化气也大多至少掺假20%以上!”如果林强此言属实,那么平潭液化气掺二甲醚等问题不仅没绝迹,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此事,记者7月3日向平潭质量监督局反映至今,十多天过去,仍不见该局采取任何相应的检查行动。

  “液化气站、充装站纯粹属于销售行为,它属于流通领域,这个由工商来管。我们质检则负责生产领域。”按平潭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高建武、副局长陈强的共同说法,液化气行业不管是充装还是供应环节的问题都是属于流通领域,按工作分工主要应由当地工商局去查处,他们配合。

  “这完全是推脱责任!”长期跟踪液化气行业的律师陈正辉(化名)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出的这番话的主要依据是,2000年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56条明确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应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提出注册登记书面申请。经审查。确认符合条件者,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未办理注册登记的,不得从事气瓶充装工作。”

  “如果说,充装站违规充二甲醚也是工商局管的话,请问充装站的充装证是由谁发的?现在充装证都是质监局发的,既然充装证是质监局发的,管是不是也该由它来管?”陈正辉追问道。

  陈正辉坚持认为,充装站就是属于生产领域。他打比方说,就像桶装水,是不是也是监督局管的?拿水灌进去跟拿气灌进去,是不是一样的道理?“供应站算是流通领域,质监局不应该去供应站查。但如果你要查充装站,当然也可以去供应站倒查上去,怎么不去作为呢?怎么有理由不去查?”

  “平潭有四家液化气充装企业,算不算你们管的范围内?”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

  陈强这样回答,“我们当然要管!这里面涉及到特种设备、涉及到危险品充装。液化气钢瓶是我们管的,它们的充装行为我们要管,以前还包括计量方面。”

  陈强此言和前面所言自相矛盾。

  无钱无技术检测液化气质量只能坐等上级抽查

  事实上,此前在查处液化气掺二甲醚问题上,一直都是平潭质监局在唱主角。

  “前两年省燃气检测站有下来做检验,前年发现掺假二甲醚的情况比较严重,去年二甲醚掺的量很少,今年还未进行抽检!”平潭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强调了这么句话,“不能因为以往我们查处过二甲醚问题,就认为这个事情主要由我们负责。”

  据了解,平潭的气大部分是从福清、长乐等地进货,平潭当地本身没有生产液化气。

  “这种情况(指液化气掺二甲醚)全省各地都有,以往主要由省燃气检测站抽检,我们只是跟着他们带去(检测)。如果有发现掺加二甲醚,然后案件落实到我们部门来查处。”平潭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高建武说,

  “你们平时不会主动支查处液化气掺二甲醚这个问题么?”面对记者的发问,高建武回答说,“我们县一级的(质监局),根本没有能力判断它(液化气)有没掺加二甲醚。因为我们县里没有这样的实验室,没有这样的检测装备,全省也只有一家。如果有(抽查)任务,专门由省燃气检测站下来抽检,我们配合。”

  “这么说,平时都没有去检查?”面对记者的追问,高建武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正常的话,以省抽查任务为准。”

  这是否意味着平潭质监部门平日对当地液化气质量的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二甲醚检验成本一次就要1500元,而政府财政没有拨一分钱。”陈强说了句大实话。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