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刚为客户发走30吨发泡剂的天然气处理厂经销部发货员焦素君忙得满头大汗。“产品有人抢着买是好事啊,再累也高兴!”焦素君看着排着长队的客户高兴地说。
天然气处理厂在石油伴生气连年递减、轻烃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轻烃原料进行深加工,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精细化工。17年来,该厂累计深加工轻烃182.98万吨,创效6亿元。
闯市场:国内叫响“华大利” 对天然气处理厂厂长程振华来说,199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石油伴生气不断减少,这一年,该厂二气厂的国产天然气处理装置被迫停产。时任二气厂副厂长的程振华把本厂部分地面建设工作承揽下来,每天带着全厂260多名员工干一些管线防腐等零碎活儿,但收入太低。
这时,该厂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内一些发泡剂、制冷剂完全依赖进口。他们以前用伴生气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为每吨2000元,而对从伴生气中提取的轻烃进行深加工,可得到高效发泡剂、6号抽提溶剂油等多种产品,其最高售价为每吨9000元。这一强烈对比震撼了全厂员工,他们立即开始研制新产品。
1995年年底,该厂产出高效发泡剂、120号溶剂油等第一批产品,并给它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大利。优质的产品很快畅销全国,他们又搞起“华大利”二期工程,生产苯、甲苯等产品。
很快,“华大利”在国内市场叫响。该厂尝到甜头后,在调整产品结构上下工夫,又相继研制出11类20多个品种轻烃深加工产品。该厂一度占领国内85%的发泡剂市场,产品出口到伊朗、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其中,制冷剂、发泡剂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拓市场:开发更多新产品 该厂技术质量管理科科长陈国才清晰地记得,那时为进一步打开市场,该厂多次深入市场调研,开发新产品。他们了解到,液化石油气深加工可生产制冷剂和气雾剂级抛射剂,而冰箱专用制冷剂价格为每吨1万多元。他们先后研制出气雾剂级丙烷、气雾剂级异丁烷、气雾剂级正丁烷等产品。
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4种产品质量高于国家标准。然而,下游厂家用惯了进口产品,不敢轻易尝试他们的产品。
“销售人员让下游厂家先试用,如果与进口产品比效果差,完全免费。效果好再付款!”该厂油气经销部经理孟祥平说。
浙江一位公司老板试用制冷剂后说:“进口制冷剂价格为每吨两万多元,中原油田的产品才1万多元,而且效果不比‘进口货’差。”他还向生意伙伴大力推荐这种制冷剂。截至目前,上百家公司都在用中原油田生产的制冷剂。
稳市场:技术改造满足需求 这几天,该厂副厂长刘光带着技术干部忙着进行正丁烷项目设计审核和图纸修改。以往,正丁烷的市场价格为每吨5000元左右。该项目实施后,生产的高纯正丁烷可用作顺酐原料,市场价格为每吨7400元。“仅这一项,每年就可增效2000多万元。”刘光说。为让轻烃深加工这条路延伸得更远,他们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用户的各种新需求。
近期,部分高端用户要求天然气处理厂生产更高品质的气雾剂级异丁烷产品。“目前我们的这种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是用户提出要求,我们就要努力改进,争取生产出世界级的优质产品。”该厂副厂长魏忠昕说。
他们立即针对用户需要,对这种产品采用优化工艺和利用闲置设备等方法,进行脱硫、脱水和脱二氧化碳,最终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虽然我们有9种17个系列产品,但不能满足现状。目前,我们已经着手研究其他课题,比如对干气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对轻烃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程振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