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中国燃气高管人事变动,使中国燃气公司股价陷入迷局,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面临第4次延期。刘明辉获释回归,收购无疾而终或成为最终结局。
中国石化与新奥对中国燃气的收购受到中国燃气股东的反对,中燃股东通过不断增持公司股份对抗收购,近期,刘明辉的无罪回归,以及中国燃气对又收购了百江气体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百江气体”)余下的51%权益,让原本就陷入一波三折的收购再次增加了不少变数。
中石化和新奥能源8月7日晚间公告称,至今仍未获得中国政府有关机构的书面批准或授权,其中包括商务部反垄断法审查,因此将要约实施期限延长多一个月,以便有关机构就所需批准的申请进行审查。
这是此次要约收购的第四次延迟。在中国石化和新奥能源发布对中国燃气收购要约后,两家公司已经于2012年3月19日、4月30日、7月6日三次联合发布延长收购日期,延后的原因也都是涉及垄断的问题。
新奥能源与中国燃气同为国内城市燃气行业分销商,都是通过向上游供气商(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购进天然气,然后通过自身投资建设的城市燃气管网分销至终端用户。在企业性质上,两家公司均属在境外注册的民营企业。
中国燃气创始于2002年。据其2011年年报,截至2012年3月31日,已获取内地20个省(市、自治区)157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奥与中燃合并后,其天然气销售量和已接驳居民用户数量,所占大陆市场份额应在20%以上,将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对大陆整个燃气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的地级市中,新奥将拥有27%左右的市场份额,远超过市场份额第三的华润燃气和中华煤气(各占9.41%)。但新奥方面此前曾表示,两家合并后所占市场份额合计不会超过10%.
对于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在公司陷入管理层动荡之际收购公司之举,中国燃气表示:该收购要约是未获邀请的、是机会主义的、是完全没有反应中燃真实价值的,因此决议抵制这一敌意收购行动。2012年2月3日,中国燃气再次发布公告称,接到近4000名中燃员工联署签名的函件反对新奥联合中石化对中燃的收购。
对于此次收购,甚至有机构忧虑新奥财政状况恶化,而且全球大型的评级机构如惠誉,标普,穆迪等均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其中惠誉表示,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看,如果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的交易得以进行,将导致新奥能源的净负债上升,而该交易在中短期内给新奥能源带来的现金流将有限。一旦交易导致新奥能源的财务状况显著恶化,其评级将会被下调一级。同时若交易令新奥能源财务杠杆显着上升,即未来可能需要向中国燃气大规模注资,予评级带来负面影响更大。
中国燃气联席董事总经理梁永昌表示,“中燃大部份股东的公开评论清楚显示,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该要约。自该可能要约公布以来,约7成中燃已发行股份曾于市场交易转手,而现时以及于过去的6个月内之股份交易价,更是远远比该可能要约价为高。”由于持股成本均高于3.5港元/股,富地石油首席财务官莫贵标、北控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张虹海、韩国SK E&S集团有关发言人均向香港媒体表示不接受3.5港元/股的收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