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斗十个月之后,中石化与新奥能源对中国燃气发起的167亿港元要约收购最终以失败结束。昨日三家公司在最后期限均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因收购需满足的先决条件无重大进展,要约人宣布,收购要约不再继续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收购失败,中石化昨日转而与中国燃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化抛开当初伙伴——新奥能源,如愿以偿布局天然气下游。
这场中国首例敌意收购大战最后以一幕“移情别恋”式的剧情结尾。
中燃收购战是超大型国企首次通过敌意收购方式企图收购民企,并且和另一家民企组成财团。所谓敌意收购,是指未获得收购标的董事会就该等收购对其股东作出推荐。
新奥和中石化宣布放弃收购也标志着被称为中国首例“敌意收购”案例最后失败。此前,新奥方面曾乐观估计,收购中国燃气要约最快将在2012年年中做完交割。但由于中国商务部一直没有通过其交易审查,收购要约也迟迟未能发出,并连续五次延期收购。
由于中国燃气股东对新奥和中石化的收购强烈抵制,而且中国燃气的股价在财团宣布收购后一路走高,多位业内人士都已不看好该收购,所以,“新奥和中石化宣布终止收购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多位业内人士说。
对于这一结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天然气研究领域专家表示,中石化是国内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其联合收购目的无非就是为今后的产品销售锁定市场,但从目前来看,中石化并未有损失。借助中国燃气的渠道,中石化仍然可销售自己的产品。关键在于中石化的定位,是想做天然气供应商,还是要上下游通吃。“从长远看,当然是控制了渠道更好。”上述专家表示。
尽管中石化联合新奥收购中燃失败,但最终还是与中燃成为合作伙伴,业内分析认为中国燃气成为最大赢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对于新奥能源来说,虽然并购交易失败本身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在未来的中国国内燃气市场竞争中,它将面对中石化与中燃联合体的强大压力。
林伯强还说,中石化与中燃的“联姻”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燃气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强国资背景企业在燃气市场的份额。“两家企业的联合将提高国内燃气市场的垄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