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辽河建设者抱定“解世界难题、建精品工程、铸能源国脉、树时代丰碑”的目标,让一条条油气钢龙潜行于高原之巅。截至3月28日,辽河EPC项目部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焊接量分别完成计划的151.66%、121.37%和140%,综合进度在全线EPC总承包商中排名靠前。
2011年5月,辽河建设集团成功中标中缅油气管道第六标段。
第六标段地处滇中高原,途经云南省两州两市,全长445公里。2012年5月19日,第六标段全线开工,1000多名员工鏖战云岭大地。在施工组织上,辽河EPC项目部科学安排施工日程,倒排工期,利用5月至9月的雨季,加强前期协调征地和线路改线工作。10月雨季结束,两个施工项目部相继开展劳动竞赛,快速推进施工进度。
根据业主统一部署,辽河EPC项目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第一次在管道施工中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聘请专业公司开展地质灾害勘察并完善工程设计;第一次与管道施工同步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管道回填的同时进行土地整治;第一次实施竣工资料填写与工程进展同步,并将这项工作与基层施工单位月度考核和申请工程进度款挂钩。
第六标段经过的地方,90%以上是连绵不断的山峦。这些山峦的落差一般在400米以上,个别山体近千米高,坡度大多在30度到60度之间。管材如何运上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坡度近60度的山体上,辽河一建挑选技术最好的挖掘机操作手,采用接力运输的方式,将一根根管材摆放到位。辽河二建面对施工线路急转弯多、转弯半径小的难题,将管材斜架在卡车顶上,从而减小卡车通过的长度。即便采用这种方案,卡车的外轮胎也几乎是碾着公路的边缘拐弯。
施工队伍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多管并行或同沟。400多公里的线路中,有双管、三管并行或同沟线路达249公里。“多管并行施工,一是作业带相对狭窄,二是并行管道的材质不同,与之配套的焊接工艺也不一样。”辽河EPC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强说。
为降低难度,施工人员把“四管并行”拆解为“3管同沟+1管伴行”的方式进行施工,即把管径较小的原油管道和两条成品油管道安排在一条沟内敷设,把管径最大、最笨重的天然气管道安排在另一条沟内伴行,尽可能减小油、气管道同沟带来的副作用。流水作业时,焊接机组先焊接天然气管道,然后焊接原油管道,最后将两条成品油管道放在一起焊接,最大限度减少焊接参数的调整次数,提高每盘焊丝的使用效率。
“干一项工程,拓一个市场,树一座丰碑,留一个美名。”这是辽河铁军在中缅油气管道施工中追求的目标。
在寸土寸金的云南,辽河EPC项目部在施工中提高综合进度,管道下沟后,及时组织回填和水土恢复工作,把临时用地交还给农民,以免耽误农民耕种。
由于地质条件特殊,云南省对水工保护非常重视。管道所经之处,90%以上需要水工保护。项目部对水工保护质量严格把关,高标准要求,砌起来的水保墙让甲方监督赞叹不已。一位监理负责人看完辽河一建砌筑的水保墙后,舍不得让他们回填,而是先让别的施工队伍参观学习。
管道所经地区居住着彝族、白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去年9月,白族群众的坟地需要搬迁,正好赶上当地的“土黄天”。依照当地风俗,“土黄天”后18天不能动土迁坟,而辽河EPC项目部的“百日劳动竞赛”正好从10月1日开始。为了尊重当地风俗,项目部主动调整施工计划,先对其他征地线路进行扫线,保证施工队伍工作量饱满。
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辽河建设者以优质的施工质量树立了国家管道工程建设者的良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