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国沼气的预算30-40亿,今年国家将拿出8亿投资生物天然气”是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红军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的。周红军呼吁,加大再生能源补贴,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建立第三方管理基金池,提高我国沼气发展,促进企业沼气集约化生产。
我国农村一家一户的沼气发展已经很多年,目前面临着升级及转型。由于缺少劳动力,很多建成的沼气池一两年后就废弃了。周红军认为,从一家一户的发展到工业集约化的生产瓶颈主要在政府引导,需要协调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充分协调,并将现有前补贴政策改为后补贴方式。
据周红军介绍,后补贴方式在欧洲国家已经运行的非常成熟,完全可以直接引入到国内。他建议,在全国建立生物天然气基金池,对于做出沼气的企业根据产量多少实行后补贴。例如,政府可以从电价中抽取一小部分资金,作为基金池基金,基金为对于生产出的企业根据产量实施补贴。让这些企业在承担了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微利,如果能按照发电企业的补贴机制,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每个人都有义务,筹集的资金去制作沼气,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环境好了,减排少了,还有可再生肥料,垃圾也好处理了,这才是真正的循环经济。解决雾霾天气,首先要解决城乡交界处的垃圾焚烧问题”。
周红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城镇化建设中,路好铺,楼好盖,但做到有暖气和好燃气比较难。在周红军眼里,新城镇化建设最少有两个标志一是不能有满地的秸秆及人畜粪便;二是生活质量要提高,有暖气、燃气,很多农村都上高楼了,但是冬天没有暖气,这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据了解,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生产出的生物天然气最突出特点就是清洁,能有效地利用有机垃圾、人畜粪便、废弃农作物秸秆等低劣生物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