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要好好学学美国是如何推动“页岩气革命”的。其实,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大企业和小企业在页岩气产业链上各司其职,协同发展。美国的页岩气产业链是由大型石油公司、中小型石油公司,还有油田技术服务类公司组成的。
因为市场高度开放,这个产业链上现在有8000多家油气公司,而这里面7900多家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一般又分成三类——油气公司、油田服务类公司和设备供应商。先说小型油气公司,因为美国土地都是私有的,如果选取一块区块进行开发,就需要一家一家地和土地所有人去谈搬迁的事,大公司一般不愿意这样做:一是因为住户太分散;二是怕土地所有人见到大公司就坐地涨价,所以它们更愿意把这些事交给小公司去处理。小的油气公司劝说好了区块上的土地所有人,拿到采矿权并且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大型油气企业直接从它们手里把区块买下来。其实小油气公司也非常愿意把生意打包卖给大公司。
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公司拿到开矿权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开始打井。如果由小公司打井,那如果碰到天然气价格高的时候当然比较合适,那如果天然气价格在低位的时候,那它就会赔钱,小公司一般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所以,都会选择直接把区块打包卖出去。再说油田服务类公司,它们通常是给大型油气公司进行评估、做勘探方案、钻井或者开采等。因为业绩表现好,这些公司在美国股市上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比如美国的斯伦贝谢公司,它2012年的股价就是2008年的两倍。其实就是说,在美国开采页岩气的产业链中,各方都在自己的那个环节上是有利可图的。小型的油气公司就是依附大公司,向它们提供服务,短期内获得收益;大型的油气公司虽然在短期内因为天然气的低售价,会产生亏损,但是它们看重的都是页岩气的长期发展,一旦美国页岩气下游市场彻底打通,和下游消费者直接签长期合约,就会产生长远的利益,所以它们挣的是远期的钱。
另外,美国关于页岩油气的信息是高度开放的。如果一家油气企业打算勘探或者是开发一个页岩油气区块,它必须获得州一级政府的许可,一切工作做完以后,还必须把有关资料提交给地质调查局等相关的国家机构,而这些国家机构将会在大约两年后向公众开放这些资料。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高度开放,中小企业可以直接从政府那里免费获得哪里有井位,哪里有油气资源的消息。不像我们,还要中小企业自己花钱去找信息,重复投资造成很多资金的浪费。
透过美国的发展路径,我也给我们的政府提三点建议。第一点,进一步开放页岩气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进来。第二点,要尽快制定好页岩气开发的产业政策。如果产权、开发技术规范标准等这些都不明确,谁会愿意进行大投入,搞勘探、搞技术研发呢?第三点,政府要透过政策导向,比如定向补贴等政策,让我们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们是不是可以像美国页岩气市场的角色划分那样——中小企业主攻油气公司、油田服务类公司和设备供应商三类,依附于大型油气企业,透过提供服务赚钱;大型油气企业短期亏损,然后瞄准长期市场。
我们现在的页岩气开发过程,有没有小企业参与的空间呢?我们来看一个消息。2012年5月17日的时候,中国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了《页岩气探矿权投标意向调查公告》,这里面规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是: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注册资金在3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独立法人。也就是说,我们的民营企业在错过2010年第一轮页岩气招标后,终于有机会和国有企业一起,分食页岩气开发这个大餐了。
2012年9月,国土资源部放出开启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公开招标的消息以后,具备准入资格的民营企业,像新疆广汇、MI能源、宏华集团等,都跃跃欲试。我因为比较关注我们页岩气的发展情况,所以特别留心了一下12月6日公布的投标结果。坦白讲,这个结果在情理之中,但还是让我非常失望。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结果里,16家企业中标19个页岩气地块,其中民营企业只有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2家,剩下的14家中标者全是我们的国企。
各位要注意一点,这次公开的企业还只是进入每个区块的前三名,规定必须是得分第一的中标候选企业才能真正拿到区块的开发权。也就是说,这两个挤进名单的民营企业,如果不是排在区块的第一位,那它们最终就抢不到任何探矿权。更让我感到气愤的是,这些中标的国企大多是页岩气开发的“门外汉”,像华北电力集团和它的子公司,以前没怎么接触过页岩气,甚至对整个油气开发过程都不熟悉,竟然中标了19个区块里的5个。另外就是地方能源投资公司,它们也是第二轮投标的大赢家,重庆能投、铜仁市能投、湖南省页岩气开发公司、河南豫矿地质勘察投资公司等,这些各位应该从来都没有听过的地方能源公司也中标了,而且还拿到了第一中标人的身份。除了我们的民营企业,它们还战胜了谁呢?我们常说的“几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还有延长石油,它们在竞标里竟然颗粒无收。
所以,透过对页岩气区块第二轮投标的结果来看,虽然放民营企业进场,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页岩气区块的分配并不是按照市场的意愿,而是按行政旨意进行的,这和我在前面所说的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方式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