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实施页岩气钻井142口,主要分布在重庆、陕西、四川等地,由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分别参与勘探开发。重庆、四川是我国的页岩气主要生产区,预计2015年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从今年下半年进展看,到2015年完成65亿方产能建设既定目标问题不大。”12月5日,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喜在全联新能源商会召开的页岩气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上说。
创新的融资模式急需推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赴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尽快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页岩气开发进展喜人,前景可期,这也使得业内对页岩气“十三五”规划目标充满了期待。
按照页岩气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完成600-1000亿方的产能建设,“至少要打4万口井。根据预测,到2020年页岩气开发的总投资额需求将达到1.75万亿元。”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指出。
据介绍,页岩气勘探开发大致可分勘探、钻井及测井、井下作业和采气4个主要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取得矿权、钻井和压裂部分,三者合计占整个生产成本的85.86%。
“长期而言,具备资金实力且进军页岩气开采领域的企业将为最大受益者。”徐博指出,随着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勘探及开采产业链上的公司,特别是相关设备提供商,以及钻井、压裂的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储存、运输的管道阀门供应商、运输车辆生产商,以及拥有天然气资源和分销管网的企业也将受益,天然气运输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降及销量增加。
与会专家指出,按照美国的经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其页岩气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投融资方式非常单一,即便实力强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也很难满足如此巨额投资需求。因此,推动页岩气开发,亟需启动创新的融资模式。
政府管理水平需提升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我国发展页岩油气在软环境——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管理工作上还存在重大缺陷。
“目前的情况是,在页岩气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重管理、轻服务,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同时示范区的建设缺乏统筹,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 李玉喜说。
记者了解到,我国涉及9个以上部委和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科研机构和相关部委的研究机构、石油大学、地质大学、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都在从各自的角度展开页岩气相关工作。
“开发主体都是各自为战,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尚未形成全国性的页岩气发展思路、目标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案等,不利于我国页岩气产业实现健康有序的跨越式发展。”李玉喜说。
此外,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在全联新能源商会《2012-201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中撰文指出,任何法制国家地下资源的开发都以取得法律保障的区块矿权为前提,而此权力保障也与其相应的义务互相依存。但在中国体制改革陷入停滞状态的这十余年里,并没能依法实施矿权监管,特别是退出机制,这就造成全国有利于勘探开发的地区,几乎全部被石油央企所瓜分,这不仅使常规油气的发展受阻,更使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因没有大量可以立足的合法区块而无法顺利开展。
与会专家指出,就页岩气而言,目前的现状是“资源富集区难动用,空白区资源差”。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富集区块约有80%都掌握在“两桶油”手里。为避免与现有常规油气区块重叠,国土资源部在前两轮页岩气招标时拿出的区块均避开了资源富集区,有专家表示,“这些区块都是一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区块”,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到现在两轮中标区块进展如此缓慢了。
有专家建议,发展页岩气要在技术上依托致密气的发展,在体制上借鉴煤层气的教训。目前除继续扩大页岩气新矿种单独招标的区块外,还可提倡鼓励持有其他资源区块的企业进行包括页岩油气在内的综合勘探。
石油央企目前占有区块很多,但投资明显不足。石油央企提出与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合资经营,但目前的条款被认为不能反映后者的权益而难以被接受。
“页岩气产业将通过改革找到双赢互利的合作形式,使石油央企获得资金和活力,使其他企业获得区块和更全面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依法执行区块的退出机制。如此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才能从根基上搞活,从而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张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