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能源革命战略后,新的油气改革方案正在制定。2015年恰逢“十二五”收官之年,关于石油天然气改革方向备受关注,其中为引人注目的非管网独立莫属。我国油气管道以天然气管道为主,下面以天然气管道为例,说一下大家关心的管道业务分拆问题。
管道现状
石油工业初期,天然气作为石油的附属产品只在油田周边销售,天然气管道也只分布在油田周边,随着陕京一线、西气东输等长输管道的建成,跨区域管道输送成为可能。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的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管道开始大规模建设。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投产,我国天然气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当年消费增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天然气管道初步形成了全国一张网,管网里程达到8.5万公里,形成了以西气东输、陕京线、川气东送、中缅天然气管道、永唐秦等为主的主干网络,以冀宁线、兰银线、忠武线、中贵线等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实现了川渝、长庆、西北三大产气区与东部市场的连接,实现了储气库、LNG接收站、主干管道的联通。完成西北、西南及东部沿海三大进口通道,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
管道主要集中在石油企业中,尤其是长输管道。数据统计全国超过70%的管道属于央企,其中接近60%的管道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的运输与销售采取“绑定式”运营,只有个别案例采用“非捆绑式”运营。
管道剥离原因
长期以来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产气区远离消费主力市场,天然气资源成为制约增长的主要因素。西气东输二线的运营,开启了我国大规模利用天然气时代,进口管道、沿海LNG接收站不断完善,消费量增速连年超过10%。
我国领土宽广,南北温度差异大,季节变化明显,天然气消费不均匀性明显。冬夏季南北差异明显,调峰压力大。影响全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由资源供应不足向储运能力不足转变。
储运能力不足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建设不足,投资建设速度赶不上消费量增长;另一方面是运营不足,管道、储气库、接收站的富余能力得不到释放。储气设施建设缓慢、管网连通性低是一直被诟病。
天然气管道是天然气运输的重要方式,具有投资高、回收慢,市场、资源专属的特性,门槛高,具备自然垄断的先决条件。在市场初期,需要资金雄厚的一体化石油投资建设。建设全国性网络过程中,同样会面临到乏力的情况。门槛很高,行业外资金难以进入油气行业。
在运营环节,管道运输与销售绑定,销售公司以管道为抓手垄断市场,石油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很难做到无歧视开放。
借助欧美国家经验,当管网发展到一定成熟度,将管网等储运设施从石油公司剥离出来。最终形成开放无歧视、公平运营的天然气管网平台。
剥离模式
将管网独立出来有三种形式,一是财务独立,即管网还是原来的公司控股,但财务分开,账目能够监管和查验;二是法律独立,即管网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运作的法人公司,关联交易要被严格监管;第三种是产权独立,即将三桶油的管网和基础设施卖给第三方,在产权独立的模式下,石油公司不能处于控股地位,管道与母公司剥离,作为公立平台。
现阶段石油公司已经将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区分开,就是说已经实现财务层面上的独立。只有少数管道是法律独立,比如陕京线。管道分拆最终极目标、利于市场发展的目标是产权独立,成形开放无歧视、公平运营的储运平台。
将石油公司管道业务剥离出来,如何拆分?有四种可能:
1)一家全国性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
2)全国性石油管道公司和全国性天然气管道公司
3)拆成多个区域性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
4)多个区域性石油管道公司和多个区域性天然气公司
就天然气管道而言,组建成一个全国性管网公司还是多个区域性管网公司:
1)全国性管网公司
优点: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调配,可以缓解调峰应急的压力。有利于监管。
缺点:管理难度大,垄断性质继续存在。
2)多个区域性管网公司
优点:投资建设主体多,分摊成本,有利于管网建设。
缺点:不同地区之间资源与市场差异大,调配资源困难。监管难度较大。
此外要考虑是否纳入地方支线管道。目前地方支线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中石油这样的央企,也有省属的管网公司,还有当地的民营燃气公司。统一纳入支线涉及公司众多,整合难度大,改革成本高,建议自愿原则。
剥离方案
将国内天然气管道剥离出来,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可以采取一步到位改革方案,或者分阶段式的渐进剥离方案。
1)一步到位剥离。将不同运营主体的管网统一剥离出来,成立专门服务于石油公司和下游用户的管网公司。
优点:一步到位,众望所归,便于监管。
缺点:管网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解除管道公司的销售业务,会减弱其对于下游市场的掌控,消弱管道公司控制投资风险的能力,影响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积极性,进而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
2)渐进剥离。分步骤将不同运营主体的管网剥离出来,首先拆分央企所属管道,将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管道剥离,组建成以长输管网为主的管网公司。再将省属管网公司、其他省内长输管道纳入管道公司。
优点:适应天然气发展,有利管网建设,
缺点:改革缓慢,持续时间长。
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管网储运设施建设、资源供应能力等各方面还处于生长期,市场消费、天然气定价等模式处于改革窗口期,管网运营模式应与定价模式、交易模式、市场发育阶段相适应,采用渐进式剥离方案更为可行。
剥离时机选择
天然气管网改革,运输业务剥离,运销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促进天然气消费,最终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基于此建设一个开放无歧视、公平运营的管网平台,理想化的管网平台建设需要管网、资源、市场各方面条件成熟。
管网成熟度高。目前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网间(尤其不同公司间管网)互联程度低,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资源供应充足、多元化,供应有效竞争。天然气资源方激烈竞争、下游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的前提是资源供应富余,市场供大于求。我国天然气由“三桶油”把持,供应方呈现寡头垄断局面,难以形成有效竞争。虽然页岩气、煤层气、LNG等采取市场化销售,但是规模小,不足与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
市场发育阶段。天然气市场由初始增长阶段过渡到快速增长阶段再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天然气市场结构将有非竞争性市场过渡到竞争性市场,天然气的交易方式由长期合约向短期合约、现货和期货转变,定价机制也将会经历成本加成、与油价挂钩和气气竞争过程。只有定价方式,交易方式和市场发育达到一定程度,市场化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作者认为,中国的油气管道改革应该循序渐进,按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2015年):制定管输费计价标准,储气调峰价格标准以及储气调峰机制。
第二阶段(2016年):建立天然气管网运行信息发布平台。
第三阶段(2018年):央企管网剥离,建立成独立运营的管网公司,完善国家管网建设。
第四阶段(2020年):逐步将省内长输管道纳入到国家管网公司。
管网的剥离需要建立在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天然气利用率为目标。根据欧美国家管网运营经验,运销分离势在必行。怎么剥离,剥离模式都需要专业、科学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