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中国欲深化国有改革 可能从剥离“两桶油”管道资产开始

日期:2015-05-28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国际燃气网

2015
05/28
10: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两桶油 天然气管道

5月28日报道,中国是全球第四大产油国(仅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是全球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上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而在原油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以及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中国正在加快实施经济改革。

中国正在对能源行业进行改革,有报道称作为这项改革的一部分内容,中国正计划从中石油和中石化剥离3000亿美元的管道资产。

——为何要剥离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资产?

在中国的能源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原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性。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三大国有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一直都在国内原油和天然气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中国消费率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率,中国在油气行业中鼓励竞争和吸引外资,希望借此提高国内产量。在当前的这种形势下,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管道基础设施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其他任何公司都很难使用它们所掌握的管道。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它们必须要获得这两大国有石油巨头的许可才能使用其管道,而这两大巨头有权拒绝任何使用申请。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管道业务就像是电力输送业务一样,都应由独立的公司负责运营,从而允许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公平地进入市场,而如果允许一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会为其他公司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竞争障碍。”

——谁将得益于这种可能进行的资产剥离活动?

有报道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网络总长度超过了10万千米。如果中国成功地剥离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资产,那么就标志着一种改革的开始,这种改革将削弱这两大巨头目前所占据的垄断地位。此举可能令国际石油公司从中获得很大好处,无论对已经进入还是想要进入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市场的国际企业来说都是如此。

中国的在岸原油生产主要限于国有企业,但对于离岸原油生产的前景来说,国际石油公司现在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准入权,从而给在岸油气田带来技术上的挑战。

已经参与了中国离岸油气勘探和生产活动(通过与一家国有石油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或达成产量分成合同等方式)的国际石油公司包括:康菲石油、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英国石油(BP)、英国天然气集团(BP)、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和埃尼公司(Eni)等。所有这些公司都将得益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剥离管道资产的计划,原因是此举会鼓励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与外国油气公司之间的竞争。

——这些改革措施是动真格的吗?

有传闻称,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将国内能源公司进行合并,从而与埃克森美孚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等业内巨头展开竞争,从而刺激经济加速增长,并对抗处于较低水平的油价。根据这项计划,有一种选择是将中石油与中石化进行合并。就这项可能进行的合并交易而言,最大的理由是这两家公司在勘探、精炼和零售领域中的重叠业务将被裁撤,从而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

如果任何此类合并交易真的发生,则合并后公司的市值将会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两倍。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根本就不会合并,原因是合并后公司的规模将会变得过于庞大,反而对自己不利。另外,这种合并所将带来的人员裁减也将是中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的一件事情。

中国目前正准备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管理层进行“洗牌”。据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林和立称,政府对国有能源公司进行改革“意味着,中国想要继续深化国有部门改革,而这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这些改革措施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一点一点地削弱国有石油公司在特定领域中所占据的垄断地位等”。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