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省区新疆、甘肃和青海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区,区域内不仅拥有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青海油田等主要油气产区,还有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涩宁兰管道等天然气管道过境。西北三省区的气源主要包括中亚进口气和区域内各油气田的自产气。天然气用户主要分布在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和各油气田周边。
除油气田周边的用户由各油气田供应外,其他地区用户主要由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供应,市场份额占60 %~70 %。西北三省区天然气市场在资源保障下,发展较快,天然气消费旺盛,同时也显现出了较明显的市场特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天然气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以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市场用户为对象,研究西北三省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优化天然气市场发展建议,对促进西北三省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销售量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新疆地区用气增长迅速。2010-2014年,公司的天然气销售量从30×10^8m^3 增至约100×10^8m^3,销售量增加了2倍多。
天然气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①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② 天然气管道、支线管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③ 天然气资源持续稳定增加;④ 重点城市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天然气代煤成为主要的治理措施。
西北三省区的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用户。在西部管道2014年的天然气销售中,直供工业用气比例仅占38 %,其中化肥用气占7 %、化工用气占5 %、燃料用气占26 %;城市燃气占比为62 %。从城市燃气用户用气结构调查看,采暖用气占比最高、占城市燃气比例为48 %,其次为CNG和LNG用气、占比为23 %,居民用气为13 %,工业用气为10 %,商业公福比例为6 %。
二、天然气市场特征与趋势
1 冬季用气需求巨大
近年来,乌鲁木齐、西宁、兰州等城市大力推进煤改气采暖,冬季采暖期对天然气的需求更是连连突破历史极值,采暖期的采暖用气占到用气总量的60%。公司用户用气的不均匀系数达到1.8左右,部分城市的用气波动性更大,以乌鲁木齐为例, 2013-2014年采暖季乌市最大日用气量达到1760×10^4m^3,是夏季日均用气量的13倍。
同时,采暖用气需求受气温影响大,根据测算,室外温度每变化1℃,日采暖用气量变化37.2~39.6m^3/10^4m^2,在城市缺乏调峰设施和上游储气库建设未投产的情况下,不仅严峻考验城市配气管网的可靠性,更使上游管道和站场超负荷工作,影响安全平稳供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 高端产业用气偏少
西北三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长期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主导工业群。受此影响,西北三省区的高端产业用气比例偏低。直供工业燃料用气加上转供工业用气,也仅为公司销售气量的30%左右,尤其是高端建材、电子设备、精细化工等产业用气少,与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同为主要产气区的川渝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用户价格承受力高,对维护天然气市场稳定需求和提高天然气利用价值都有重要作用,未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带来的产业转移中,高端用气产业是天然气市场的重点开发领域。
3 用户调峰能力较弱
西北三省区大多数城市的燃气公司目前正处于刚起步或快速发展阶段,在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城市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大多数城市调峰主要采取燃气管网调峰、关停工业用气以及CNG限气,调峰能力较弱。
从主要城市的调峰能力调研看,燃气企业的基本最大调峰能力不到冬季高峰用气日的10%,冬季高峰期用气调峰主要依靠上游供气企业。随着城市燃气用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对保障市场用气的安全平稳供应尤为重要。
4 车用天然气发展快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替代石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在油气价差大以及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下,西北三省区的车用CNG和LNG发展较快,城市CNG出租车已经普及应用,新疆地区正在推广LNG重型卡车、LNG城际客车。特别是部分中小城市的燃气企业除保障居民用气外,主要为车用CNG和LNG加气业务。
尽管自去年来国际油价非正常的大幅下跌,使得油气比价优势减弱,但随着未来油价的逐渐上升,在政府的推动下,西北三省区的车用天然气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
三、天然气市场发展建议
1 积极培育天然气利用产业集群
培育和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良好,产业链完整,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天然气利用产业集群,实施集中高效利用的措施,有助于促进天然气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相关优惠政策的带动下,西北三省区将可能承接部分东部产业的转移。目前西部地区各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工业园区,引入外地高端企业入驻,天然气供应企业应积极介入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协助地方政府制定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培育天然气工业园区产业集群,通过利用天然气,集约化发展模式推动建材、电子和IT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或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创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2 大力发展车用CNG与LNG
天然气汽车发动机和相关设备、天然气加注站建设方面技术逐渐成熟,在各地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油改气的情况下,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将是西北三省区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同时,从西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特征看,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气价承受力低,而交通运输领域用户在国家停止收取天然气价格调节基金后能够承受更高的天然气价格。供气企业应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共同策划抓紧CNG加气站和LNG加注站的规划和建设,完善网点布局,为天然气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利用创造条件。
3 加快发展可中断用户
据测算,随着“煤改气”的持续进行,西北三省区高峰日需求量将大幅提升,即使加上刚投产的呼图壁储气库,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从目前西部管道公司的用气结构看,城市燃气用户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西二线的用户,除乌石化和独石化和转供新疆油田外,全是城市燃气用户。
在城市燃气的储气调峰能力的情况下,为实现移峰填谷、保障冬季用气需求,减轻保供压力,供气企业应积极发展直供的可中断工业、LNG和发电用户等,增强市场调峰的控制力。如可以在大城市周边建立分布式能源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替代城市集中供热燃煤锅炉,保障冬季采暖需求,同时又在夏季天然气资源相对富余时进行发电并提供工业用蒸汽,可以克服单一供暖燃气锅炉产生的巨大冬夏峰谷差。
4 理性推进煤改气采暖
为治理大气污染,各地政府尽其所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上马“煤改气”项目,有的地方没有充足气源供给,也大搞“煤改气”,给天然气供应保障增大了难度。
总的来看,目前不宜大规模的全面实施煤改气。首先,在短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无法改变,有限的气源不可能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
其次,在气源有限的情况下,对采暖锅炉和热电厂大力实施煤改气,虽然实现了清洁采暖,减少了大气污染,但同时由于增大了天然气供需缺口,停气的工业可能改燃气为燃煤,汽车改燃气为汽油或柴油,同样可能增大污染排放。
三是燃气价格比煤炭高,“煤改气”的成本大,而据了解,对燃煤电厂的烟气处理设备更新改造,把烟气里的颗粒物浓度降到较低的水平,成本要比“煤改气”小得多。四是通过对燃煤锅炉和燃煤电厂改造,改进燃烧技术,加强尾气处理,同样能达到大气治理要求。
因此,优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大规模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燃料,短期内难以各地实现,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有序规划“煤改气”项目。一是实施“煤改气”项目的地区,应合理安排进度,结合气源保障能力,分步推进煤改气工程。二是鼓励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清洁煤技术应用,实施燃煤供暖设备的效率改造和环保改造。三是支持各地积极探索用电供暖、空气热源泵供暖,开发利用地下水热源、污水热源。
5 加强城市调峰能力建设
一是建议界定好调峰责任主体,引导调峰设施建设。天然气调峰体系尚不完善,关键在于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调峰责任的界定不清,缺少鼓励调峰设施建设的政策。
当前调峰责任主要是上游企业承担,而下游城市燃气、化肥和工业用户仅有一部分建设了小规模储气设施,或有可中断的双燃料系统以应对用气紧张局面,大多也主要是从自身的生产运行规划出发建设的调峰基础设施。政府应对季节、日、小时调峰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企业应具备多少量的调峰能力。
同时,政府应鼓励下游用户建设调峰设施,对具有一定规模调峰能力的燃气公司或化肥、工业用户给予税收减免、市场准入等政策支持,或对进入燃气市场的企业硬性规定储气调峰设施的规模。
二是建议做好城市天然气储备和调峰体系建设规划工作。随着西北三省区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调峰能力对城市天然气储备和日调峰、小时调峰作用不尽明显,并且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若不加强管制,城市天然气峰谷差将继续扩大,当前调峰基础设施和管理方式将不能适应今后的调峰需求。
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提前做好调峰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起供应、储存、利用多个方面,季节、日、小时多个层次,地下储气库、高压管道、储气罐多种设施,软硬件多种途径的城市天然气储备和调峰体系,提前做好规划,寻求对区域社会最经济最有效的调峰方式。
三是加大储气设施运行的监督。由于储气设施的运行将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若缺少储气设施运行管理的监督办法或措施,将出现储气设施建而不用、建而少用的现象。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明确界定了地方政府在区域供气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
只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发挥地方政府权力,加大储气设施建设运行的监督,才能使城市储气设施真正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供应企业、用户和政府共同推动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