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消息传出说“北京燃气供热限量保供,室温不超14℃”,这条消息是假的!已经被辟谣了,“限量保供”措施里:
“保”的是居民用气;
“限”的是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写字楼、文体、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和热力集团;
受到影响最深的是工业企业用户,目前已被停气。
那么这次天然气短缺的原因是什么?据说,这次天然气供应短缺是由于一场大雾(mai)惹的祸,真的是这样吗?
北京天然气短缺的真实原因:大雾+上游气源事故
根据最早传出的消息,天然气短缺的原因是由于港口受大雾影响,LNG船难以靠港卸货。据12月26日北京市政市容委微博消息:
近期受大雾影响,中石油进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暂时无法卸货,导致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出现临时短缺。自12月26日起,北京临时采取燃气供热“限量保供”措施,严格控制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暂停供应各工业企业生产用天然气。
中石油也就此说明原因,中石油的新闻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
由于11月下旬以来,北京等华北地区遭遇了64年来同期的最低的温度,天然气的使用也是大幅的提升。这几天受到大雾大风的影响,因为调峰的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到港之后暂时无法卸载,这也导致了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趋于紧张。
发改委发出的版本还提到了另一个原因:
受持续低温天气大幅提前、上游气源因事故等突发因素影响,近日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天然气供应趋紧。
近期华北雾霾天气确实严重。据媒体报道,从12月9日开始,环渤海区域就开始雾霾弥漫,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以及京唐港区均进行较长时间封航。曹妃甸港12月9日14:00-21:30全港大雾封航,10日7:30因雾再次封航;自12月21日至27日,曹妃甸港累计封航117个小时。
据资深天然气专家了解,这几天供气紧张除了由于LNG靠港困难,还有中亚天然气管道事故的原因。据宁夏新闻网报道:
12月24日,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发表公开说明,由于中亚天然气装置及管道故障,自12月20日开始,银川市城市管网用气压力及流量受到限制。截止12月24日凌晨,中亚管道装置恢复工作仍在进行,预计停气限气情况在27日前会得到缓解。
小编致电哈纳斯新能源集团客服了解,目前当地供气情况已经恢复,事故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上述资深天然气专家告诉小编,中亚天然气管道事故一天会影响上千万方天然气供应,前后影响了4、5天的时间,每天估计影响2000万方以上。
保供和调配能力不足,天然管网系统敲响警钟
据上述专家预测,若近期无其它事故或极端天气,1月20日左右华北供气就会恢复常态。但这给我们天然气官网系统敲响了警钟,说明我国管网系统还是很脆弱,保供和调配能力不足,应该在这方面加强。
据了解,天然气管网在运行时,要求最低管存量,LNG要求最低库存量。若不能恢复正常,将涉及管网运行安全。这次“限量保供”措施可以定义为应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措施。
12月28日,中石油表示26万立方米的LNG已在唐山接收站接卸,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将缓解。中石油官网发布的通知显示,
12月27日12时,26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唐山接收站靠泊接卸,气化量逐步释放进入长输管道,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缓解。但是,由于目前天然气管网系统管存仍处于安全管存之下,天然气用气仍需适当控制。
今冬明春,中石油将继续加大天然气资源协调力度,优化管网运行,科学调度储气库、接受站调峰能力,保持与下游用户密切衔接,协同各级政府和用气企业做好冬季高峰期的天然气供应,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用气。
工业天然气与居民气价长时间倒挂,价改提速?
这次受气荒危机影响较深的是工业天然气用户。据小编了解,若工业用户有增供需求,可能会提出让用户采购进口天然气,届时虽然生产成本提高,但至少能保证工业正常生产。
目前工业气价高于居民气价,特殊情况下还要让气于民,有观点认为气荒让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革变得愈加迫切,天然气价改宜早不宜迟。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虽然价改是解决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的有效手段,但完全市场化后将使天然气失去成本优势和市场,导致无法达成保护环境的目的,而要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关键还是要拓宽天然气来源,大力发展页岩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