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中海油如何在低油价下将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开起来

日期:2016-03-18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国际燃气网

2016
03/18
17: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天然气田 天然气技术

陵水17-2,对于不同岗位的海油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勘探人,它意味着一次突破,因为它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对于钻井人,它意味着一次证明,因为在这里“海洋石油981”平台进行了建成以来的首次测试作业,并创造了多项作业纪录。然而,在开发人员眼中,它是一道难题,当深水的高难度遭遇刺骨的低油价,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深水气田考验着海油人的智慧和勇气。

降本,须从源头做起,开发方案的前期研究是重中之重。研究总院陵水17-2气田前期研究项目组重任在肩。项目经理、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朱海山语气坚决:“项目组自成立之日起就形成一个共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裸价’!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在低油价下将海油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开起来。”

◆抉择的背后,是对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的反复考量。

抉择:自己走还是靠“拐杖”?

是自主设计,还是与外国公司合作研究?这是朱海山和项目组面临的第一个艰难抉择。

深水气田的开发对于中国海油而言几乎是全新的领域,在设计理念、深水技术、管理思路、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不可与浅海同日而语。

陵水17-2气田发现之前,2006年发现的荔湾3-1气田是我国南海首个水深超千米的深水气田,由于该气田是中海油与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共同勘探发现并由外方担任作业者,因此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阶段,海油人只是边学边干,真要扔掉“拐杖”自己干,心里没底。更何况陵水17-2是海油的首个自营深水气田,备受瞩目,责任之大可想而知。

但将设计主导权拱手让人,项目组不甘心。首先,这需要付出一大笔外委费用——外国高级工程师的日薪是120美元左右,合同外的咨询要按时收费,每一次方案的修改都可能追加费用……事实上,一年来,油藏方案变更10多次,大大小小的工程前期方案变更20多次,每一次都需要投资估算做决策依据,仅由这些变更产生的费用就要以百万美元计算。其次,从统筹资源的角度考虑,放弃设计的主导权,就等于放弃了统筹海油船舶、工程建造等资源和设备国产化的主动权,项目实施阶段可能丧失议价能力。长远来看,总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被人卡脖子不说,海油的研究设计队伍何时才能摸准深水油气开发的“命门”?

短期经济账和远期人才账算下来,是否自主设计,答案逐渐清晰。最终,中国海油和研究总院在荔湾项目和海外深水区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让项目组下定决心:“做第一个吃‘深水螃蟹’的团队,甩开包袱自己干!”

底气来自积累,胆识源于责任。研究总院为项目组配备了由总师、首席和多位“学霸型”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强大阵容,他们要为中国海油走向深水、实现南海深水大气区的自主开发趟出一条路。

◆一方面,低油价形势下这些公司对于潜在的合作机会格外敏锐;另一方面,大家都能从深层次的交流中受到启发。

“以我为主”激发“低油价红利”

自主设计,对公司来说是一条“降本捷径”,但对于身在其中的科研人员来说则是一次荆棘之旅。因为每一个数据、每一种方案都将接受实践的检验。

在项目组看来,自主设计,并非另起炉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逐个分析世界范围内、所有水深500米以上的气田的开发模式和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充分吸收、借鉴;第二件事是认真梳理国外深水施工资源和装备能力、海油的船舶资源和国内厂家的技术能力,做到知己知彼;第三件事是派专人登上荔湾3-1平台,了解荔湾3-1气田深水回接系统的操作费构成情况,以期从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

自主设计,也不是闭门造车。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项目组就拿出了自主完成的陵水17-2气田技术方案讨论稿,吸引多家国外一流公司不远万里来到研究总院,围绕方案出谋划策。同时,为保证设计结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项目主要专业的核心数据均由两个小组背对背、平行研究,直到两组的数据全部吻合后才进入下一个决策环节;每个关键节点,项目组都会邀请、咨询业内知名的国外公司,并根据专家意见逐个改进方案。“最初拿出方案时不免有些忐忑,但当一次次看到我们自主完成的设计方案和数据与业内知名公司提出的相差无几时,大家就越来越有自信了。”朱海山说。

以自主研究为基础,借力外部咨询来验证和完善,可以说,项目组的自力更生释放出了可观的“低油价红利”。过去一年中,他们自主设计的技术方案吸引多家国外先进公司进行了50次以上的深入交流。“以往请国外大牌专家都要付费,现在是他们主动来华交流。”项目组成员、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道出原因,一方面,低油价形势下这些公司对于潜在的合作机会格外敏锐;另一方面,大家在深水方面的认识和技术各有千秋,都能从深层次的交流中受到启发。

在一次关键技术方案的交流中,项目组介绍前期研究成果后提出了需要帮助解决的技术难题。远道而来的外国专家惊讶于项目组的研究深度,一时竟无法解答,只好现场求助远在欧洲和美国的同事,最终提出从总部重新派出专家。后来,仅为流动安全这一项技术方案,这家外国公司就派出了不同专业的4位专家,专程来到研究总院,与项目组共同探讨了2天。“这在以往是要付出高昂费用的。”朱海山笑言。

可见,技术交流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较量。“手中有牌,才有话语权。”参与过荔湾3-1气田深水回接系统开发方案设计的李清平深有感触,跟着外方干总有隔靴搔痒之感,看别人的设计更多的是接受,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才会主动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以及每个细节考虑到,从而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降本空间。“如果自己没有深入研究,就不知道对方亮出的是花拳绣腿,还是独门秘籍。没有过硬的数据更无从和真正的高手过招,合作就无从谈起,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创新永无止境,依靠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同样没有尽头。无论是深水还是浅水,最值得挖掘的资源是“创新”。

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

陵水17-2深水气田的油藏特点和项目组追求“裸价”的自我加压,“逼迫”项目组成员想方设法创新。

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与之相伴的除了困难还有质疑。“我们所有的创新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大型项目管理经验的朱海山说,“这些问题不能仅限于眼前,还要注意‘向后看’。”

一年来项目组多次调整设计方案,每一次优化和调整的背后,都是对安全、质量、成本的反复平衡。开发模式方面,由于陵水17-2气田离岸远、深水区井口分散,如果采用荔湾气田“中心平台+深水水下远距离系统”的开发模式,就要铺设180公里的海底管道,仅此一项投资约10亿元。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浮体工程师李达和同事们借鉴FPSO的技术原理,提出了“深吃水储油生产半潜式平台”的模式,即在生产平台上增加储油功能,然后通过油轮运输上岸。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陵水17-2气田的成本投入,而且对于开发油藏分布较为分散的陵水区块意义重大。

在设计铺管方案时,项目组没有采用常见的管道尺寸,而是根据“海洋石油201”的作业能力量身定制了铺管方案。“不然到时只能租用欧洲的铺管船,日租金约35万美元,动复员费另算。”

以往,为防止深水设施和管道中水合物冻结,往往需要大量化学药剂。负责流动安全保障专题的李清平团队考虑水下井口气液分离、水合物动态控制技术等多方案组合,同时设计流动管理系统方案,动态调节注剂量或增加井口分离装置,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气田出水增加的药剂用量、管道持液量,从而大幅降低操作费。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目前项目组已逐步形成了深水浮式平台及其系泊系统和立管系统、流动安全等自主概念设计技术,具备了深水气田开发方案的研究设计能力,为助力中国海油自主开发深水油气田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此过程中,年轻的科研人员们还有些额外收获。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计算机专业的门外汉自学软件编程,结果他们自己编写的一批设计分析软件不仅在工作中发挥了威力,还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由此为深水设计方案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也使相关数据逐步沉淀下来,这些数据将化为科研人员日后再创新的底气。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