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橡胶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以内,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合计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高达60%,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球的90%以上。橡胶生产的适宜温度是在18℃到40℃之间,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适合生长,但降水量过多也会引发胶原病,影响产胶量。除此之外,强风也可能对树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采割期的灾害性天气会对橡胶产量带来较大影响。
资料显示,在历次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南亚地区往往发生大面积干旱天气,造成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降低,如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令东南亚很多地方遭受干旱,造成马来西亚主产区和印度尼西亚主产区苏门答腊岛7月至10月几乎每个月的总体降雨量偏少、气温偏高,印度尼西亚2009年橡胶产量同比下降11.3%,橡胶价格持续上涨直到2011年,其间更是创出历史最高价。作为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印尼2015年天然橡胶产量近320万吨。受2015厄尔尼诺、森林火灾等因素影响,2016年印尼天然橡胶将减产。今年3月,印度尼西亚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表示,该国2016年橡胶产量将受到2015年下半年的长期旱季影响,预计会减少。不过今年初以来,印尼开始出现雨季,随着山林火灾减少,产量开始恢复正常。
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气温屡创新高,多地经历了暖冬,影响了油气的价格。花旗集团能源分析师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气候变化对油价产生了负面影响。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美国冬季平均气温偏高,让美国取暖用油、馏分油和柴油的需求受到影响。”在美国,与气温直接相关的油品是二号取暖油,占美国冬季供暖需求的7%,在美国东北部占31%,是纽交所交易的成品油中仅次于汽油的第二大品种。取暖油的需求随天气变化,影响柴油的价格,进而影响石油价格。另外,美国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导致采暖用气需求量大幅萎缩,天然气整体需求也相对低迷。普氏能源数据显示,在2015年12月初,美国天然气日均需求量水平为766亿立方英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亿立方英尺。
另外,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南方比往年提前入汛,持续多雨。这对主营成品油销售,尤其是柴油销售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汛情较重的地区,持续降雨直接影响露天工程、建设等的开工率,柴油需求量将减少。暴雨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严重者会造成部分地区的油品输送管道、公路等运输路段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局部地区油品供应。
厄尔尼诺是影响天气气候的一个强信号,持续关注天气气候条件对橡胶、原油市场等商品供需变化的影响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