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坚定信心 放眼未来 海洋油气业专家谈海洋油气行业的变革和挑战

日期:2016-06-21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国际燃气网

2016
06/21
17: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 石油 油价

    从2014年油价断崖式下跌以来,石油行业、海工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陷入了与船舶行业一样的全球危机之中。石油公司、石油服务公司、海工设备商、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都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寻求生存。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上,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各抒己见,讨论低油价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海洋油气行业的变革和挑战。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2050年前,化石燃料依然会占主导地位
 
    从高峰时期的超过100美元/桶,到现在50美元/桶上下浮动,业内普遍认为,从长远来说,油价不可能再回到最高位,因为油价的下降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影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先良认为,“L”型发展趋势在油价上是适用的,油价保持在中低位将是未来的常态。
 
    从经济层面来看,一方面,在过去十几年间,高油价刺激了石油公司对资源勘探的投入力度,新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油气产量不断上升,产能得到极大拓展;另一方面,资金的投入刺激了技术进步,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非常规油田、深水油田、深层油田等过去无法开采的资源得到开发,页岩油、油砂等资源得到开发,全球油气产量不断提高。但相对应的却是全球经济增速缓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速度低于预期。这就形成了油气供过于求的局面,并且这个局面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而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来看,随着生态文明、环保观念的普及,环保已经逐步成为共识,人们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生态要求,这促使了能源结构的变化。纵观能源发展历史,从薪柴到煤炭、再到石油,清洁、低碳是不变的发展趋势。
  
    赵先良认为,目前是能源变革的大时代,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都决定了能源结构的改革和发展,未来20~30年,全球会逐步进入以清洁化为标志的能源时代,或者是天然气,或者是其他新能源,它们将逐步取代石油的地位。“去煤炭、去石油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传统油气与新能源之间的博弈会很激烈,在这个过程中,中低位的油价也是行业的一种自救。”赵先良说。
 
    尽管如此,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石油仍然是全球的主要能源,DNV GL海工总经理亚丁(Johan Gardin)认为,至少在2050年前,化石燃料依然会占据世界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赵先良介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仍是刚性增长,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64%,油气占24%。因此,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首要任务还是去煤炭,增加油气燃料的比例。新能源要成为主力能源还需要发展时间,油气能源依然是我国未来能源的主要结构。中石油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4.3%,原油进口将占2016年总需求的62%。赵先良认为:“这对中国的设备制造商是一个利好。”
 
    通过创新摆脱泥潭

    技术、管理、商业模式都需要革新
 
    不过,低油价依然将给油气行业带来巨大压力,自油价下跌以来,已有多家石油公司和海工公司裁员、出售业务。业内专家建议行业企业不要过度关注油价,应该将目光放在自身和行业的发展上,寻求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当前,技术创新已成为业界共识。从全球勘探开发来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有5个趋势,即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水到深水、从浅层到深层、从常规油田到非常规油田、从简单到复杂。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容易勘探和开采的油田已几乎发现殆尽。当前,海洋油气行业的挑战来自多方面:常规油气资源的大幅度减少,使石油勘探的效率越来越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石油开采成本不断增加。斯伦贝谢北亚地区总经理Axel Destremau认为,石油勘探开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经济性挑战,需要探寻新的作业方法来降低成本、创造价值。
[pagebreak]
 
    首先是安全技术。随着各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等环境危机发出警示,都促使石油勘探和开采企业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米立军认为,未来,海洋油气行业对能控制风险的低成本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很大需求。
 
    其次是智能化技术。业内专家认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性技术,将油田生产和管理推向智能共享,发展智能油田,是未来石油公司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Axel Destremau指出,装备企业应该开拓思维,尽快开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合作。
 
    此外,轻量化技术也将帮助企业控制成本。传统观念中的轻量化主要是指设备本身的重量、结构向轻型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正在将设备安装技术向轻量化发展。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作业部经理任翔介绍,目前石油服务行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油气开发的成本,如以工程船解决方案为主体的安装方式、无隔水管轻型干预替代立管解决方案等。
 
    在技术创新之外,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为油气行业带来了一些“氧气”。据介绍,不少企业在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上“各显神通”,如将标准化工作延伸覆盖到成本管控领域,将成本分类为材料、焊接、品质、文件审核等部分,实行标准化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商业模式方面,已经出现石油服务公司以服务费入股石油公司、海工企业和造船企业合资建立设计公司、石油服务合同结算改“日费”(按日计费)为“米费”(按钻井深度计费)、增加增值服务等方式。
 
    用好并购“双刃剑”

    谨慎评估风险,正确选择道路
 
    虽然挑战重重,但海洋油气业内并非没有较为乐观的观点。浙江大学教授白勇认为,经过近2年的成本管控,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以下降,随着油价的逐步回升,到明年,石油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市场情况或会出现回暖。中海油深水项目经理叶吉华也介绍,目前市场恢复缓慢,但油田的各项作业量正在恢复和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抓住市场低潮期,拓展业务领域,也许可以成为中国海工企业一个“弯道超车”的选择。中海油研究总院浮体资深工程师李达介绍,对海工项目来说,采办和设计才是核心,是最大的利润点所在。而这,恰恰是中国海工企业的短板弱项。当前,国外一些海工巨头在对部分业务进行剥离,一些中小型的海工公司也面临困境,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并购,获得海工市场的入门券。
 
    这一点得到了亚丁的认同。他认为,海工企业在起步阶段如果仅靠自己发展,需要招聘人才、培训队伍、建立品牌、打开市场,最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花十几年的时间;而通过收购有价值的企业,能马上进入相关领域,同时凭借所收购的品牌,得到市场的接纳,是进入相关行业最快的方式。现在很多海工企业都处境艰难,正是需要资金注入的时候,这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方式拓展市场领域的好机会。
 
    但同时,专家也指出,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时候才是市场的最低点呢?怎样才能抄到底呢?这是很难把握的。亚丁还分析,尽管海工行业目前行情不好,但是一家具有一定资质和规模的海工公司价格并不会低。在付出大笔资金并购之后,还需要维持这家公司的运营以保证其品牌价值不丢失,熬过3~5年的行情低迷期;在行情回暖之后,也还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产出和盈利。也就是说,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对并购企业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带来很大的资金风险。
 
    因此,李达建议,国内企业如果决定采用并购手段拓展发展空间,就要注意“小步快走”。一定要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能与自身短板互补并起到“化学反应”的对象和方式。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