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壳牌押宝天然气 石油业将何去何从?

日期:2016-07-25    来源:石油Link

国际燃气网

2016
07/25
14: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 石油 油气

    常规石油储量下降,新能源逐步崛起,石油业的发展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大部分石油从业者来说,想必都很关心石油行业该如何打好这场防守战,避免走向衰退。但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如今却发出了将逐步放手石油的信号,而且有这种倾向的石油公司并不只有壳牌一家。连壳牌都不想当石油公司了,你还想当石油人吗?石油业未来究竟将走向何方?
 
     壳牌:请不要再叫我们石油公司了
 
    对于壳牌以后不再是石油公司一说,不是出自于别人,而正是出自于壳牌石油的CEO范伯登之口:“与其说壳牌是一家石油公司,不如说壳牌是一家天然气公司。”
1.webp
    如今所有的石油巨头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世界能源形势剧变的时代生存下去。
 
    而壳牌显然将未来押注在了天然气产业上,而不是石油。去年壳牌以54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BG(英国天然气集团),这一桩5年来最大的石油并购案足以显示壳牌在天然气产业上的决心。
 
   这一收购让壳牌占有了全球20%的LNG(液化天然气)市场,其产能几乎是强力竞争对手埃克森美孚的2倍。所以,与其说BG收购案是在低油价下的抄底行为,不如说是壳牌石油公司转型成壳牌天然气公司的标志。在花费540亿美元收购BG后,壳牌又计划甩卖300亿美元的其他资产,这也再次印证了壳牌的天然气战略计划。
 
    想逃离石油的,还有谁?
2.webp
    上图为七大国际石油公司的天然气(当量产量)在总油气(当量产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出来2015年同2000年相比,除了BP(英国石油公司)以外,其他所有国际石油巨头的天然气产量占比都有所提高。可以看出来,巨头们都有逐步放手石油,投奔天然气的趋势。
 
   天然气真的将取代石油?
 
    对于壳牌为什么要选择“放弃”石油投奔天然气,壳牌方面表示是为了适应各国的环保政策,因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那气候变化、环保政策对石油业的未来形成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下面通过60年前那段历史来说明,环保政策对石油工业的打击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虽然大部分石油从业者很少关注环保问题。
 
    1951年,英波石油公司(BP的前身)和伊朗发生一点争执,伊朗国有化了该国的石油资产,切断了英国的主要石油来源。英国国内出现严重石油短缺,不得不大量使用煤炭作能源,结果伦敦天不时地不利,1952年出现了一场超级大雾霾,造成8000人死亡。因为这起教训,英国誓死要降低煤炭的使用量,而很多西方国家多年来也采取了能用油气就不用煤炭的政策。煤炭虽然资源量大,但在美国,如今已被石油和天然气碾压得无地自容,其贫穷指数丝毫不逊于中国的煤炭企业。
 
    所以,各国的环保政策可能会对石油和天然气之间微妙的关系形成很大影响。壳牌石油也曾表示,大力进军天然气是在广泛研究了世界各国的能源政策法规后做出的决定。
 
    天然气VS石油
 
    仅仅因为清洁,天然气就可以取代石油太过轻率。我们还得看天然气的储量规模大不大,是否具有开采潜力、开采成本高不高?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就是因为受制于规模和成本,发展空间和速度都受限;那天然气相比之下又如何呢?
    据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6976万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6.9万亿立方米,约合油气当量1.2335万亿桶。天然气总体探明储量略逊一筹,但也差不太多。
 
    在中国,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当量储量)则高于石油。从储量角度看,天然气是有潜力顶替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的。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天然气(当量产量)已经非常接近石油了。而在美国,天然气(当量产量)则已经超过了石油的产量。天然气的开采技术相对新能源技术来说历史更悠久,发展更成熟,开采量也已经达到了不小的规模,所以更有优势。
 
    在未来,天然气这一把火很有可能会蔓延到中国来。也许以后你也不再叫石油工人,而是叫天然气工人了。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